迅速响应 全面动员 内蒙古扎实应对永安水库和新发水库垮坝险情
内蒙古新闻网  21-07-20 07:37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帅政 通讯员 刘丹阳)7月19日,记者从自治区应急管理厅获悉,连日来,受强降雨影响,呼伦贝尔诺敏河水位持续上涨,18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开放式溢洪道永安水库、新发水库相继出现决口、垮坝险情。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两级党委、政府按照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安排汛期工作时作出的“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遇有险情及时转移危险区人员,务必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指示,迅速启动《呼伦贝尔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科学研判,分别启动防汛Ⅱ级、Ⅰ级应急响应,提前紧急将永安水库、新发水库下游群众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有效保护了当地百姓的生命安全。目前,未收到人员伤亡报告。

  险情发生后,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迅速将防汛应急响应由Ⅳ级提升为Ⅱ级,并组织应急、水利、水文等部门人员和专家组成工作组奔赴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工作。自治区防办向呼伦贝尔市政府下发紧急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抢险救援、搜救排查、群众转移安置等工作。

  当前,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和森林消防救援总队已经集结近3000名的专业救援力量及军队、武警等各方救援力量及时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当地政府对紧急转移至安全地带的3698名群众以村组为单位逐一核对人员信息,又对垮坝洪区及水库下游所有的村庄、居民点进行拉网式排查搜救,第一时间救援被困人员,做到不落一户、不落一人。莫旗当地投入抢险救援人员1100余人次,装甲运兵车2辆,运兵车6辆,动员乡镇和农村拖拉机、卡车350余辆,编织袋10000余条,砂石储备300余方。呼伦贝尔市防指已调用2架通用航空公司飞机参与搜救工作。目前呼伦贝尔地区扎兰屯航站已具备起飞的气象条件,7架直升机处于战备状态,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保持三级战备状态。目前,灾情正在进一步核实中。

  自治区防指还组织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会商研判,对当前和未来的雨情、水情等加密预报频次,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各有关部门正对垮坝水库下游的地形特点、地质条件、人员居住、生产经营等情况深入研判,进一步细化风险防范措施,对风险隐患点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全天候预警监测,坚决防止发生崩塌、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给群众造成二次伤害。

  同时,自治区防指要求我区各地区立即行动,开展防汛大排查,重点对长期低水位运行、泄洪设施多年没使用的水库和只设置溢洪道泄水设施的水库进行排查,严禁水库超汛限水位运行,病险水库蓄水运行。各地区要针对各类水库的度汛预案进行检查,确保预案可操作、科学性。督促各地区对全区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大的851条山洪沟全面进行隐患排查,要求要把巡查防守、安全责任、应急除险、宣传教育等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要做好山洪防御和人员转移的应急预案,加强实战演练,避免打乱仗。一旦发生险情,必须果断组织群众转移避险。

  自治区防指现已紧急调拨部分应急救援物资支援当地抢险救援工作,并严格落实联合值守工作制度。应急、水利、气象、水文等部门抽调专业人员集中办公,精准会商研判雨情水情,加强短临天气的预警,及时跟进掌握受灾地区动态,为抢险救援决策提供科学支撑。特别是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过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大喇叭、微信、短信等各种有效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最大限度地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便于广大群众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目前,呼伦贝尔市共15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20246人,紧急转移安置3698人,当地政府已落实好转移群众的生活基本保障,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有干净水喝、能及时就医,并积极做好心理疏导。同时,未雨绸缪,认真做好卫生清理、消杀、防疫等工作,坚决避免发生群体性疫病。

  下一步,自治区防指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上报工作。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巡查制度、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和逐级报告制度,及时掌握、上报、发布雨情、工情、汛情、险情、灾情动态。妥善安置目前已经转移的群众,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对可能受到暴雨、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威胁的地区,提前做好转移安置准备,一旦发生重大险情隐患,立即组织处于危险区域的群众提前转移撤离。加密气象、水文预警信息发布。继续密切监测雨情、水情、汛情、工情、灾情发展趋势,加强科学精准预测预报,加密预测预报频次,及时发布最新预测情况,把握防汛主动权,为防灾避险、群众转移争取有效时间。


[责任编辑: 白静]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