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小康梦圆【谈古论今话小康】
内蒙古新闻网  21-07-30 11:09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在这里,我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小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2000多年前,《诗经·大雅·民劳》中就提到了“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诗句。“康”意为“安”,“小康”即“小安”。

  面对长期战乱和民众困苦,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对未来理想社会有着深刻的思考。其中,儒家的小康理想社会观最具影响力。《礼记·礼运》中提出了“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模式,指的就是一个以天下为家,靠“礼”来维系社会秩序的理想社会关系。

  在历史上,一旦朝纲解纽,动荡不安,人们便更加渴望小康。裴松之在《三国志·吴志·赵达传》中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注解:“自中原酷乱,至于建安,数十年间,生民殆尽,比至小康,皆百死之余耳。”裴松之以经典之“小康”比照现实之“酷乱”,可见其对生灵涂炭的三国时代之不满。

  再看唐宋元明清文学作品中的“小康”。沈佺期的“传闻大小康”、李商隐的“西迁冀小康”、杜甫的“宇县复小康”、王逢的“时维小康况大比”、杨维桢的“汉家小康黄老余”以及曹学佺的“漫说闽中只小康”等诗句,皆用“小康”来表达对国富民强、安居乐业的向往。

  纵观中国历史,虽然曾经出现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所谓的盛世景观,但由于封建制度带来的阶级压迫,却只实现了一小部分人富裕,而无法达成共同富裕。正如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写到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此外,中国古代社会也始终没有突破一个“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怪圈。

  由此看来,中华民族自古就将“小康”视为理想的社会状态,从未停止过对小康社会的追寻步伐。但因受到种种条件限制,虽然朝代更替却终究没有逃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循环,小康也从未真正走进老百姓的生活。

  1921年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划破了历史的桎梏。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朝着小康目标顽强攀登,书写了一部惊天动地的奋斗史。

  1935年,方志敏在狱中描绘了他心中的“可爱的中国”:她充满了创造进步、欢歌笑脸、富裕康健、智慧友爱。

  无数像方志敏一样的仁人志士,怀着同样的理想,为了新中国、为了中国人民抛头颅、洒热血。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至此,中国人站起来了,小康梦想迎来了希望的曙光。

  1954年,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将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不断开辟前行的道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中国实现小康社会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康”这个古老概念被中国共产党人赋予新的内涵,成为进入中国现代化坐标的关键一环。

  1979年,邓小平同志会见来华访问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概念——“小康之家”。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施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中国人民开始摆脱贫穷“富起来”。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1995年,我国提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宽裕”的历史任务。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小康社会建设理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实际出发,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挺立时代潮头,引领“中国号”巨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幅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长卷,徐徐展开。

  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显著缩小了世界贫困人口的版图,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到83.4%,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涌现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成功问世,“海斗一号”完成万米海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开通,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

  漫漫征途,踏平坎坷。山河依旧,换了人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一朝实现。我们见证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实现,看到了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中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

  逐梦无止境,扬帆再出发!(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赵娜)

“要把这块金字招牌代代传下去”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苏日娜

  打扫前厅后厨,挂出新鲜的牛羊肉,迎接新老顾客……早上8点,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的铁兆义肉食店准时开门营业了。走进店里,浓郁的肉香弥散在空气中,让人垂涎欲滴。经过三代人的苦心经营,“铁兆义”三个字早已成为呼和浩特市的一块金字招牌。

  2008年,88岁的铁兆义在呼和浩特市病逝,但他“遵纪守法、合理经营、公平买卖、取信顾客”的16字经营准则保留传承了下来。这16个字被制作成匾,挂在了店内。

  外地游客慕名而来,留下预付款,回了家就能收到肉食店寄去的酱牛肉。之后,若馋了这一口,把款打过来,也准能收到质量上乘的牛羊肉。几十年来,坚持肉品质量好、交易足斤足两、服务贴心到位,铁兆义肉食店赢得了顾客的认可和赞誉。

  说起铁兆义肉食店的故事,就要追溯到改革开放之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破除了所有制问题上的传统观念束缚,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打开了大门。

  1980年12月,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颁发。从这张编号10101的工商执照开始,个体户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铁兆义从12岁开始沿街叫卖,60岁时,在呼和浩特市第一个取得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开起了“铁兆义清真生熟肉门市部”。熟悉铁兆义的人都知道,自小随父做生意的他有着一套特殊的本领,一头牛的分量他一眼就能看个八九不离十,从肉的颜色、水分他就能分辨出牲口的年龄、有无疾病。仅仅用了一年时间,铁兆义成了“万元户”。

  很多人记住铁兆义,是因为他乐善好施。农村学校缺少课桌椅,他定做100套让人送去。逢年过节,他给敬老院、贫困户送去米面油。1998年抗洪救灾、2003年抗击非典等,他都积极捐赠善款。

  数十年的诚信经营,铸造出一个品牌。2001年,“铁兆义”正式成为注册商标,也成为呼和浩特市“放心肉”的代名词。

  个体工商户是改革开放的果实,是我国广大城乡居民赖以谋生的基本单位,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

  铁兆义肉食店的第三代经营者刘女士说:“有了党和政府对个体工商户的关心关注,生意越来越好做,除了肉食店,我们又开了牛肉干店和烧麦店,我们会继续本着16字经营准则诚信经营,要把这块金字招牌代代传下去,用勤劳的双手奋斗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带领全嘎查农牧民都过上好日子,是我的责任”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薛晓芳

  “2010年,我家里只有一处60平方米的简易围栏,养着不到30峰骆驼。2014年,我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政府补贴12万元,帮我家建起600平方米的驼圈。如今,每年养驼的收入加上国家发的公益林补贴,我家纯收入能达到17万元。”谈起这些年收入的提高,家住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固日班图拉嘎嘎查的敖特根巴特尔感慨万分。

  敖特根巴特尔今年34岁,2009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2010年开始养驼。由于不了解驼奶销售渠道,再加上资金缺乏,他的养驼之路举步维艰。2014年,一场旱灾打破了家里平静的生活,父亲又生了重病,使敖特根巴特尔家欠了2万元外债。当年,他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了帮助敖特根巴特尔的骆驼养殖走出困境,嘎查“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多次上门了解情况,并帮助他申请了贷款,争取了优惠政策。

  勤劳的敖特根巴特尔每天5点半就起床,为骆驼按时补饲、饮水,查看膘情,常常忙到晚上9点才回家。2015年,敖特根巴特尔申请了小额贷款,购买了5峰母驼。随着驼奶产量的增加,他家的收入随之提高。仅仅用一年的时间,敖特根巴特尔家就达到了国家脱贫标准,2017年,敖特根巴特尔实现稳定脱贫。

  自己富不算富,全嘎查贫困牧民脱贫致富才算富。带着这样的信念,敖特根巴特尔开始向其他贫困户分享养驼经验、传授科学养殖方法,指导养驼户走科学养殖发展新路子。为了提高嘎查群众养驼的积极性,他提出以骆驼文化发展带动养驼产业发展的思路,结合嘎查悠久的养驼历史,引进驼球体育项目,成立阿拉善右旗首家驼球协会,并举办了骆驼文化节。

  2019年,在敖特根巴特尔的提议下,嘎查整合了60多万元扶贫资金,建起了驼产业加工车间,还成立了合作社,牧民负责养驼挤奶,合作社负责加工销售,推进骆驼产业化。如今,嘎查牧民发展驼产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养殖方式从传统散养转变成为“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民”的现代化科学养殖方式,嘎查里曾经的贫困户依靠驼产业全部实现了脱贫。

  2021年,敖特根巴特尔家新接了19峰骆驼,家中骆驼的数量达到近90峰,仅卖驼奶的纯收入就达到10万元。看着一峰峰膘肥体壮的骆驼,敖特根巴特尔激动地说:“国家的好政策让我家脱贫,过上了小康生活。作为一名党员,带领全嘎查农牧民都过上好日子,是我的责任。下一步,我们要扩建驼奶加工厂,提高驼奶加工标准,增强驼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拓宽驼奶销售渠道,带动更多人发家致富。”

  作为双峰驼资源富集地区,有着“驼乡中的驼乡”美誉的阿拉善右旗,骆驼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粗放走向精深,已成为农牧民脱贫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曾经的沙漠之舟,如今承载起人们的致富梦想,让“敖特根巴特尔们”阔步在小康路上。

“住上楼,开上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任佳

  仲夏时节,走进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镇山前村,一条条柏油路宽阔平坦,一幢幢楼房错落有致,一片片绿化带郁郁葱葱,一张张笑脸洋溢幸福。这里,是自治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这里,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我现在的生活,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住上楼,开上车,日子越过越红火。如今,我每天想的就是伺候好庄稼,种好地,让村里的土地肥起来。”7月20日,山前村致富能手邓云龙说。

  邓云龙今年69岁,115亩玉米、10亩谷子、10亩荞麦,每年给他家带来20万元的收入。从前,人工收割速度慢效率低,为了赶上临储收购,农民们在玉米七成熟的时候就开始收割,但是产量和质量也因此缩水。为了能够实时收割玉米、不减产,2016年,邓云龙买进一台玉米收割机,除了收割自家地里的玉米,还帮助村民收割。之后,他又购买了谷子收割机。这两台机器,帮助村民赶上了临储收购,保证了产量,也让邓云龙年收入增加了10万元。

  山前村距离平庄镇城区两公里,下辖7个村民组,两个住宅小区,总人口3042人,土地面积7950亩,其中耕地面积4400亩。农业是多数村民增收致富的根本,村民人均年收入16500元左右。山前村先后被自治区、赤峰市命名为“文明村”和“小康示范村”,更是远近闻名的“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

  近年来,山前村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了“种养有条件,种养有技术,种养有收益,种养有服务,种养有发展”的新型农业生产格局。

  山前村多年来累计投资1200余万元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渠相通、路相连、田成方的农业发展格局,全村粮食产量不断增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看经济总量,还要看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不仅要看平均数,而且要看大多数。山前村党委书记赵德利说,目前,他们主要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20年完成了旭东小区三期扩建工程,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总投资1200万元,实现收益210万元。

  村子富了,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按月领上了养老金。村民们过年过节都能领上猪肉、面、大米等福利,有时间,还能去村里的活动中心休闲娱乐。谈到未来,赵德利介绍,“十四五”期间,山前村将继续在强化农业生产上下功夫,增加农业高标准农田200亩,扩大养殖小区50亩,增加肉牛养殖项目。还将继续实施旭东小区四期扩建住宅楼项目,总面积6000平方米,预计投资1000万元,预期收益在200万元以上。

  一个个民生工程的实施,一项项惠民举措的推行,让广大村民笑得合不拢嘴。“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诸多发展成果极速极快惠及,使山前村村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我有一爿田地,面朝河套,春暖花开!”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蕾

  近两年,社交媒体平台上不少农民身份的ID火了,大学生走进农村谋发展的新闻也不再新了,新农人队伍正在逐渐壮大。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当农民,你会选择哪里?我的首选是内蒙古。理由?有,且很充分。

  有请全国种粮大户刘海昇作答。

  刘海昇是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沙金苏木的一位普通农民。近年来,依靠国家的惠农政策,他大力推广科学种田,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刘海昇深知,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利用科学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无人机飞防、水肥一体化技术、机械化作业在刘海昇这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新技术的赋能下,粮食产量实现新突破。2020年,他家种植的玉米平均亩产量达到1075公斤。

  种出来怎么卖?了解市场规律的刘海昇与多家粮食加工企业签订了产销合同,实行订单生产。

  致富之后的刘海昇主动为周边农户提供农机具及籽种等农业生产资料,解决当地农民的实际困难。同时,他又兴办了一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农户科学致富。

  2020年,刘海昇的家乡巴彦淖尔作为一匹黑马,跑出了进出口总额275.9亿元、同比增长12%的好成绩,成为内蒙古首个进出口额200亿元以上并实现出口和进口均保持两位数增幅的盟市。其中的“大贡献者”就是区域公用品牌“天赋河套”。

  在建设“天赋河套”品牌的过程中,巴彦淖尔市坚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综合治理”,倡导减肥增效、控膜等一系列措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的发展理念让无数农民像刘海昇一样受益。目前,“天赋河套”品牌带动全市优质农畜产品整体溢价15%以上,全市20万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农牧民人均年产业化收入达到1.1万元,辐射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

  732.8亿斤!2020年,内蒙古粮食产量实现“十七连丰”。在“十七连丰”的背后,是内蒙古农业依靠科技发展趟出的现代化新路子。如今,放眼广袤田畴,平田整地用上了北斗导航,打药施肥用上了无人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成了种地的好帮手。内蒙古广袤地域上的农民,无需“喂马劈柴”,也可以面朝沃土,静待“春暖花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功经验与伟大意义

  刘东超

  习近平同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宣告,昭示了一个历史时代的结束和一个巨大历史成就的取得。可以说,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完成,是中国共产党人梦寐以求的理想的实现,是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的奋斗得到的成果和回报。总结取得这一历史成就的成功经验,对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具有鲜活的价值和直接的意义。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政治保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党的领导体现在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党对我国整体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导。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只有在党的坚强政治领导下,小康社会的建设才能保持正确的方向,才能拥有强大的前进动力。二是党对经济社会工作的宏观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涉及社会生活的所有层面,但是最为主要的工作还是在经济、社会两个层面开展。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党要带领13亿多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提高党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进改革的能力,为发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党的领导为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政治环境;党的领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工作提供了有力且科学的政治指引。

  第二,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引导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为的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进行这一工程的过程中,必须真正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才能保证其最终目标的实现。在继承党的群众路线和“为人民服务”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地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理念,这是对历史连续性和现实必要性双重要求的满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提出“十四个坚持”的第二个坚持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他解释道:“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阐发,并构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指导原则。

  第三,“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体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2014年习近平同志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准确表达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这两大布局的设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了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成熟的过程。这两个布局在循序渐进地形成并相互配合的过程中,构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体战略,并将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产生重大结构性影响。

  第四,科学精准的政策体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操作系统。这一体系至少具备三个特点:一是全面性。习近平同志深入地阐发过全面小康的“全面”问题,他指出: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覆盖的区域要全面。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个方面政策都注重体系化、完整性的特点。二是抓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涉及的工作头绪繁多,在精准施策时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抓住重点问题予以解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三大攻坚战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工作,通过有针对性地施策,这三项任务都取得巨大进步,精准脱贫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三是防风险。党中央对于防范风险工作极为重视,这也构成了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他明确要求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在风险尚未到来之前做好准备,力争控制好不出现重大风险,或者在出现重大风险时能够扛得住、过得去。中华民族向来就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防范风险实际上构成一条底线。防风险的政策有时可以看到,有时可能无法直接看到。但这一系列政策必须长期有力地存在,小康社会的建设才能顺利高效地进行。

  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时,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做到?就主体条件本身而言,中国共产党具备向着理想目标坚韧奋进的强大力量,具有扛起民族国家大任的强烈承担精神,具有克服艰难险阻且不断自我革新的前进意志,具有聚合整个社会资源和绝大部分民众的调动能力。这些力量和精神源自中国共产党高远的理想信念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源自于中国共产党经历千锤百炼而锻造成的政党本性。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