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天游乌兰察布苏木山
内蒙古新闻网  21-08-13 17:05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

  摄影/段建宁

  别以为秋天到了,就会立刻凉快起来。在立秋之后仍有一“伏”即三伏中的末伏,虽然进入末伏意味着今年40天加长版三伏天只剩下了尾巴,但是白天暑热感依旧明显,仍需要降温防暑。

  而乌兰察布是中国的避暑之都,2014年10月23日乌兰察布市被授予“乌兰察布·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称号。如果你在头伏中伏还没有来得及来过乌兰察布,那就赶快踩着末伏的尾巴,到乌兰察布来避暑游玩吧!

  摄影/张秀明

  在乌兰察布有一个绝佳的纳凉避暑之地叫做苏木山旅游区。苏木山旅游区坐落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城关镇南45公里处的大南山深处,是一处以森林公园为主体的旅游区。这里的苏木山森林公园有“天然氧吧”之称,是内蒙古最大的人工林场,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落叶松人工林。同时,它也是一个植物王国,是京津冀晋消费者避暑休闲、度假静养的绝好去处。苏木山森林公园是国家AAAA级景区,地处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结合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苏木”蒙语是“箭”的意思,苏木山古时称“箭山”。

  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8%,地势陡峭,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最高点2334.7米,是整个乌兰察布最高的地方。到夏天时,这里的平均气温只有19.9℃。最重要的是,这里的空气负氧离子达3800/m3以上,被誉为“天然氧吧”。对于长期在喧嚣城市生活的人们来说,这里无疑是一个既可避暑纳凉又可赏景养生的好地方。

  摄影/袁广明

  在暑热尚存的时节进入苏木山森林公园,走在古朴的木栈道间,耳听林间鸟鸣的声音,近看两侧小溪流水潺潺,远望翠绿的山松、鲜花、绿草,犹如进入自然和谐的人间仙境,你会觉得暑气顿消,神清气爽。

  景区修建的木质栈道,从海拔1800米的中部停车场可以徒步走栈道直通山顶,栈道间大片落叶松的针叶洒落其间,踩在上面软软的,清风吹过,松木的清香阵阵飘来。尽情地呼吸着大自然的恩赐,边走边玩儿登上海拔2335米的苏木山之巅,这里是河北、山西、内蒙古交界的最高峰,山下的林场和远山尽收眼底……

  苏木山森林公园有许许多多的迷人天然景观,彰显着大自然的和谐魅力。从进入苏木山山口,一直到登临峰顶,一路走来,在绿海涌动的韵律中,沿途可看到傲立苍穹的奇峰巨壁、气象万千。

  苏木山旅游区主要有四处景区,一是神泉洞景区;二是黄石崖景区;三是冰凌沟景区;四是高山草甸景区。共有各类景点30余处。

  进入林区后,首先经过的是神泉洞景区。在路途上就可以看到高踞绝壁的神奇喇嘛洞,相传智崇和尚等高僧在此打坐修行。沿着人工设置的天梯攀登而上,附近就有常流不息的神泉洞。

  神泉洞也叫滴水洞,是一处坐北朝南的洞府。洞内由洞顶流出的清泉如珠、如丝、如绳,淙淙、潺潺、叮咚作响,像美妙的乐曲不绝于耳。此泉水被当地村民和远近的香客奉为神水,传说能医治百病。

  沿蛇形山径攀援而行,直上景致迷人的苏木山最高峰——黄石崖,但见群山叠翠,雾色缥缈,犹如一幅浓淡相宜的壁画垂挂天际,使人情不自禁地产生出一种“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直接感受。

  当地人为了纪念传说中被神马救助的常英夫妇,把“黄石崖”也叫做“望天崖”。至今,苏木山顶峰的“黄石崖”还有一处神马下凡的“南天门”,两座对峙的山峰直插云端,两山相距20多米,从峰顶到峰底如刀削斧劈,宛如一座大门的框架。在峰顶上,有一块大岩石上,有一个脸盆大小的马蹄形的坑,据说那是神马下凡时留下的“马蹄印”。

  每当在暑热时节登临峰顶,习习清凉的山风拂面,使人心旷神怡,痛快淋漓。沿途可以看到许多奇峰异石:天地之间两块酷似人形的巨石,那就是惟妙惟肖的情侣石,相靠相依,感天动地,向世人见证着地老天荒,海枯石烂,永不分离的永恒爱情。还有那巨大的神马石蹄印、千年石龟、卧佛,都为苏木山平添了几许神秘。

  在盛夏季节依然美丽冰凉的冰凌沟景区,更让你流连忘返。沟里终年不化的洁白的冰和绿色的山林、逶迤的木栈道,木屋凉亭构成了绝美的山水画卷。

  走在幽静的大山腹地,暗香馥郁,沟壑时而涓涓细流,时而飞流直下;林间鸟鸣啾啾,那天籁之音,兰馨之声,在灯红酒绿的都市中,绝对不会听闻。

  再往西游览高山草甸草原景区,可以到电视剧《大盛魁》的外景地,欣赏美丽高山草甸草原别样的迷人风光。

  坐落在雄踞晋冀蒙三省交界有着“鸡鸣三省”之称的苏木山旅游区,就是这样以其险峻的山势,茂密的森林,纷呈的花卉以及浓郁的民俗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感受自然之美的旅行者。

  


[责任编辑: 贾丕锐]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