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事记 (1947—1978)
内蒙古新闻网  21-08-20 09:26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事记

  (1947—1978)

  一九四七年

  5月1日 内蒙古自治政府在乌兰浩特正式成立,乌兰夫当选为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

  一九四九年

  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内蒙古自治政府改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任命乌兰夫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12月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由乌兰浩特迁驻张家口。

  一九五○年

  1月1日绥远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董其武任主席。

  1月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确定将历史上属于内蒙古的区域划归内蒙古,建立东西部统一的内蒙古自治区。

  一九五二年

  6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机关由张家口迁往归绥。之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各厅、局机关陆续迁往归绥。

  本年1949年—1951年,内蒙古自治区已办示范农场19个,试验场1个,共有耕地1427公顷,职工2389人,有马拉收割机17套,胶轮车45台,牲畜260头。示范农场的谷子每亩产量466.7市斤,高出当地96%;小麦每亩180市斤,高出当地50%;大豆每亩200市斤,高出当地42.8%;玉米每亩342市斤,高出当地39.5%。

  一九五三年

  5月1日集宁-二连铁路,由国家铁道部第三工程局开工兴建。1954年12月11日,按标准轨距建成并交付运营。1955年10月25日,根据中、蒙、苏3国政府铁路联运协定,将轨距拨宽为1524毫米。1965年10月,又改回标准轨距。

  5月 包头钢铁公司的前身“五四”钢铁公司筹备处在北京成立,并在包头市选址。6月,由中央人民政府抽调的技术力量和行政管理干部开始在包头市集结。

  本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包头市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在国家计划规定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有包头钢铁公司等6个重点建设项目在包头。

  一九五四年

  1月2日在中共中央分局领导下,内蒙古、绥远地区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得到很大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区组织起来的蒙汉各族农户,已达全区农户总数的70%以上,耕地面积已达总耕地面积的71%。这一运动从1948年开始,6年来先后组织了5.64万个各种类型的互助组,其中常年互助组占46%。从1952年开始,东部区试办了176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绥远省从1951年结合土改运动开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两年来已组织3317万多个季节性互助组、9800多个常年互助组,试办了3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全省组织起来的农户,已占农户总数的45%以上。

  4月20日 自治区人民政府报请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自4月25日起,将归绥市更名为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

  6月19日 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将绥远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合并,撤销绥远省建制。截至该月,内蒙古自治区共辖7个盟、2个行政区、2个地级市、4个县级市、24个县、47个旗、1个自治旗、8个市辖区、1个矿区、2个镇。

  一九五五年

  2—5月 包头地区先后建成东河-青山(线路长度21.20公里)、东河-磴口(线路长度15.75公里)两条35千伏送变电线路。这是内蒙古地区最早的高压输变电系统。

  3月15日 阿尔山林区新建伊尔施贮木场-大黑沟线森林铁路正式通车,全长80公里。这是自治区第一条窄轨铁路。

  7月1日 中共中央决定,撤销中共中央内蒙古分局,改设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简称“内蒙古党委”)。

  一九五六年

  2月 自治区三级交通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提出自治区1956年和1957年将大力开展全区性群众筑路运动,争取在1962年前,基本形成全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据有关部门统计,到1956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5万公里,比1955年增长38.15%。

  2月呼和浩特-集宁-宝昌-赤峰-通辽-乌兰浩特-海拉尔长达2433公里的长途载波电话线路建成并交付使用,沟通了东部三盟与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的通讯联系。

  一九五七年

  1月1日民航北京管理处使用里二型飞机开辟北京-包头-兰州-西宁航线。民航乌鲁木齐管理处使用伊尔-14型飞机开辟乌鲁木齐-酒泉-包头-北京航线。这两条航线加强了内蒙古中部地区与首都北京和西北地区的联系。

  10月内蒙古黄河航运局委托哈尔滨造船厂,制造两艘明轮推进器钢质拖轮,船名分别为“草原号”“青山号”。当年完成,在包头黄河下水,航行在黄河中游。这是内蒙古地区最早的机动船舶。

  10月居住在大兴安岭的鄂伦春族人民结束了世代居住“撮罗子”(一种简陋的窝棚)的历史,全部迁入新建的房屋。

  一九五八年

  6月13日 包头钢铁公司一号高炉正式开工。这是全国最大的一座自动化高炉。

  7月8日 自治区第一个110千伏输送系统——包头至白云鄂博送变电工程建成投产。9月10日移交生产单位。

  9月 内蒙古棉纺厂(后改为包头市纺织总厂)破土动工。1960年建成并试产棉纱、棉布。1962年因自然灾害和原料紧缺一度下马。1964年复产续建,总规模为细纱10万线锭,织布机2516台,是自治区第一家大型棉纺企业。

  一九五九年

  1月9日自治区党委、人民委员会作出《关于贯彻执行少种、高产、多收的农业生产方针,建立基本农田制的决议》,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广种薄收的耕作方法,1959年要建立1500万亩基本农田,争取3—5年内达到3000万亩基本田。

  1月12日 自治区党委、人民委员会作出《关于加速改造沙漠的指示》。指出,全区沙漠面积为42750万亩,约占自治区土地面积的20%,采取措施改造沙漠势在必行。要求3年内控制危害工矿、交通、农业、牧业严重的流沙,并分别在5、7、10年内使全部沙漠基本都有草木覆盖。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现园林化、电力化、机械化、水网化,把沙漠改造成农牧林业基地。

  3月9日 乌兰察布盟医院为一位心脏二尖瓣狭窄的患者施行手术获得成功。这是内蒙古自治区施行心脏手术的第一例。

  7月14日 巴彦淖尔盟第一次使用飞机在乌兰布和、腾格里沙漠进行治沙播种,此次飞播共70万亩。

  9月26日 包头钢铁公司一号高炉提前炼出第一炉铁。包头钢铁公司一号高炉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当时容积最大、装备较好的,也是内蒙古第一座自动化高炉。27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祝贺包钢出铁》。10月15日,包头市各族人民和包钢职工隆重举行包钢一号高炉出铁剪彩典礼。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专程前来剪彩。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李维汉、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叶剑英元帅、全国人大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包尔汉及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程子华等到会祝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乌兰夫题词祝贺。

  12月5日 呼和浩特-包头-东胜航线正式通航。此条航线的开辟,解决了每年两次黄河封冻与解冻初期,因流凌而造成的渡河交通困难。

  12月包头-磴口(东兴)12公里公路铺筑了(沥青灌注)黑色路面。此为自治区第一条黑色路面公路,是自治区公路向高等级路面发展的开端。

  本年1950年—1959年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从二十里柳子到太阳庙,营造起了长达350华里、宽50—200米的防风固沙基干林带,有效地保护着巴彦淖尔盟150个大小城镇、居民点和几十万亩农田、100万亩牧场。

  一九六○年

  1月 呼和浩特-北京-赤峰-通辽-沈阳间国内航线通航。

  2月14日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厂建成第一条磷化电气自动线。

  3月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先进的机械化糖厂——呼和浩特糖厂建成投产,设计能力日处理甜菜1000吨。后因原料不足停产,1964年恢复生产。

  5月1日 包头钢铁公司一号平炉出钢。一号平炉采用氧气炼钢、气化冷却等新技术,实行自动化操作,双槽出钢及辅助工程中的配料、上料、铸锭、脱锭、整模等工序也都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5日,包头钢铁公司举行庆祝大会,《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祝贺包钢出钢》。

  6月3—22日 根据根治黄河和改造沙漠的规划,国家民航局派首都民航机组为巴彦淖尔盟阿拉善旗境内的沙漠撒播草木树种。共飞播沙蒿、梭梭、沙米、棉篷等树种9.3万公斤,播种面积40万亩,以首先解决固沙问题。

  一九六一年

  3月13日 内蒙古地区第一座火柴厂——呼和浩特火柴厂建成投产,日产火柴10件(每件1万盒),结束了自治区火柴依靠外省市供应的历史。

  8月2—8日 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到内蒙古视察。在林区,刘少奇视察了根河、图里河、西尼气林区,同林业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举行了座谈。在牧区,刘少奇视察了鄂温克族自治旗的一些人民公社,要求各族人民加强团结,争取牧区人口兴旺和牧业发展。

  12月28日自治区统计局公布:蒙古族人口发展到121.3万人,比1947年自治区成立时增长45.79%;满族人口增长了85.89%;达斡尔、鄂温克族分别增长92.98%、38.75%;人口最少的鄂伦春族也增长48.95% 。

  一九六二年

  8月18日 乌兰察布盟医院第一例开颅手术成功。患者是一位25岁的青年,手术后一切正常。

  12月31日自治区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5年中,农业总产值比前5年增长23.5%,粮食平均年产77.8亿斤,比前5年平均年产提高4.5%;至1962年6月底牲畜总头数达3264.4万头(只),比1957年增长45.7%,年平均增长率为7.6%,超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指标。工业压缩了生产和建设规模,缩短了重工业基本建设战线,但1962年工业总产值仍达11.8亿元,比1957年增长86.2%,平均年增长率为13.3%;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7年的36.2%,上升到1962年的49.9%,平均增长率为7.2%。铁路通车里程达4601公里,比1957年增长33.5%;公路延展9784公里,共达2.28万公里,比1957年增长75.2%;新开民用航线3条,通航里程达2500多公里。

  一九六三年

  10月11—1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董必武在内蒙古自治区视察工作。指示要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动员群众利用荒山、荒地、林边、宅旁空地多多种树。他希望自治区各族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抓好各项工作和生产,把自治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继续推向前进。董必武在游览昭君墓后,题写了《谒昭君墓》诗:“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一九六四年

  12月 内蒙古毛纺织厂第一次使用国产改良羊毛试制成功12个品种的高级精纺毛织品。包括舍味呢、花呢、凡尔丁等,共有22种不同的规格、61种花色。

  一九六五年

  1月24日 内蒙古军区总医院神经科实施的第一例大脑半球切除手术成功。

  6月10日—12月21日 国家文化部从内蒙古自治区选调3支乌兰牧骑,先后在27个省、市、自治区演出431场,观众约100万人次。乌兰牧骑在北京演出时,受到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7月2日 自治区党委发出《关于调整国营农牧场管理体制的规定》,决定全区农垦系统的国营农牧场一律划归各盟公署领导,并对机构名称、经营管理等事项作了具体规定。

  8月1日 自治区第一座化肥厂——土默特左旗察素齐化肥厂建成投产。从此,结束了内蒙古自治区不产化肥的历史。

  12月31日昭乌达盟平庄矿务局西露天煤矿建成投产。该矿是中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设计能力为年产原煤150万吨。

  本年自治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从1963—1965年,国民经济开始走上稳步上升的发展阶段。1965年工农业总产值比1962年增长41.99%,年平均递增12.4%。工业总产值平均递增17.3%,农业总产值平均递增7.2%,均超过了自治区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增长速度。1965年粮食产量达到76.4亿斤,牲畜总头数突破4000万头(只),工业总产值达19.02亿元。

  一九六六年

  4月25日 自治区在乌兰察布盟和林格尔县新营子村建成自治区第一座露天变电站,可供22万亩耕地灌溉所需电力。

  6月 内蒙古黄河北岸新建的包头市磴口电力扬水站建成。这座大型电力扬水站,安装有34台大型水泵,可提取黄河水灌溉内蒙古产粮区之一的土默川和包头市郊区的50万亩农田。

  6月 自治区西部跨省受电项目——宁夏石炭井至内蒙古吉兰泰送变电工程(110千伏,95.5公里,5600千伏安)建成投产。

  一九六七年

  1月1日 地方国营兴和石墨矿改称兴和石墨矿。17日,改由国家建材工业部领导。1969年8月,国家建工部军管会批准扩建设计,兴建内蒙古兴和石墨矿,年产鳞片石墨3000吨。1975年8月25日,验收投产,成为中国三大石墨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

  3月 自治区第一座机械化水泥回转窑在呼和浩特水泥厂建成。

  5月 昭乌达盟平庄矿务局西露天矿洗煤厂建成投产。这是当时中国第一个褐煤洗选厂。

  7月 中国第一座水力选砂厂——大林型砂厂建成并试生产。

  一九六九年

  1月24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5月7日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兵团大部分在农村牧区驻扎,以垦荒种植为主,安排了不少城市知识青年。1975年3月,经中央同意撤销。

  1969年—1976年 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战士的艰苦奋斗下,修建各种渠道1000公里以上,控制灌溉面积40多万亩,开出条田22万亩,营造防沙林、固沙林、护田林网10万亩。

  一九七○年

  5月由呼和浩特地区20多家工厂、院校、科研单位协助制造成功的自治区第一台“红边疆单晶炉”成功地研制出第一炉单晶硅。

  6月16日内蒙古境内黄河灌区总排干出口工程建成。

  9月 内蒙古电子仪器厂研制并生产为国家重点工程配套的SR3二踪示波器,为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提供了测试仪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来贺电。

  一九七一年

  5月1日 自治区首次制成两台1000瓦黑白电视发射机。

  一九七三年

  本年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决定,在水土条件较好,适应种植甜菜的地区,建设自治区甜菜生产基地。到1990年初步形成杭锦后旗等15个甜菜生产基地。

  一九七四年

  自治区调查小组深入沙化严重的伊金霍洛旗等6个旗县进行现场调查访问后,形成《关于伊克昭盟沙化问题的调查报告》,同时协助中共伊克昭盟委和革命委员会,制定《以治沙为重点的综合治理规划》。国家和自治区先后拨款300万元,用于沙漠治理。1975—1978年4年的时间,全盟造林400多万亩,超过了1949—1970年全盟造林面积的总和(392万亩)。

  一九七五年

  5月 磴口扬水站扩建站工程正式建成放水灌溉。该站为自治区在黄河上建成的最大扬水站,可以抽引黄河水灌溉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农田116万亩。

  7月5日 自治区境内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元宝山发电厂(首台机组30万千瓦,隶属东北电管局)破土兴建。1979年10月1日,建成发电。

  一九七六年

  7月 国家农林部在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召开全国牧区草原建设现场会。会议提出要坚持贯彻牧区“以牧为主、多种经营”和半农半牧区“农牧并举、全面发展”的方针和有关政策,保证畜牧业迅速发展。

  一九七七年

  8月 内蒙古电讯器材厂(今内蒙古邮电通信设备厂)生产出首批BC-112型真迹传真电报机,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邮电工业生产的空白。

  12月 自1972年破土动工的京(北京)通(通辽)铁路建成。1980年5月1日正式通车。

  本年包头钢铁公司中央试验室炼铁室科研人员,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套球团矿冶金性能(还原、膨胀、还原软化透气性)连续测定装置。这套装置对于改进球团、烧结矿的质量和指导高炉操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年自治区马铃薯无毒种薯生产科研获得成功,并在乌兰察布盟建立起中国第一个马铃薯原种场。它生产的一级无毒种薯,经鉴定,质量基本符合国际规定的标准,计划到1980年建成一个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马铃薯无病毒原种繁育体系。

  本年包头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研制成功石油套管防锈新漆种,并使中国第一套石油套管静电喷漆机组投产。

  一九七八年

  2月8日 自治区党委、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农村牧区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对保障生产队的自主权,推广实行定产到组,牧区到畜群组的生产责任制和开放集市贸易作了具体规定。

  5月大(同)包(头)复线开工建设。1984年11月26日,大包复线竣工通车。

  8月28日 自治区党委发出《关于当前农村牧区若干经济政策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指出,牧区(包括农区、半农半牧区的纯牧业社队)坚决执行“以牧为主,围绕畜牧业生产,发展多种经济”的方针;半农半牧区要贯彻“农牧并举,全面发展”的方针;农区要贯彻“以养猪为中心,全面发展畜牧业”的方针;在农村牧区都要建立生产责任制。

  10月29日 白云鄂博铁矿第一期工程竣工投产。

  12月31日 自治区第一个220千伏送变电工程——乌拉山发电厂至包头麻池变电站送变电工程竣工。同时完成了原110千伏乌(乌拉山)铝(包头铝厂)线麻池变电站的改造,建成了麻池变电站至包钢总降压站的送电线路。


[责任编辑: 白静]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