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夸国晓华孝行大爱——记自治区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国晓华事迹
内蒙古新闻网  21-08-20 15:56  【打印本页】  来源:赤峰日报

  今年43岁的国晓华,家住巴林左旗林东镇十三号村。多年来,她悉心照料婆家和娘家中的五位病重老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孝”的含义。

  父母夸她是好闺女

  国晓华的娘家在胡家营子自然村,也是林东镇十三号村的一个自然村。她初中毕业后和父母在家务农,成为主要劳动力和父母离不开的好帮手。1998年,她嫁到了本行政村十三号村的康家,距娘家5里多路。家中姐妹3个她排老二,离父母最近,一有空就经常回家看望父母,帮助春种秋收,洗衣做饭,打理家务。父母直夸“我们的二姑娘没白养”。又过了几年,父亲眼病突然发作,导致双目失明,国晓华照料父母的担子更重了。直到2015年,父亲因病去世,她对父母的照料从未间断。

  公婆夸她是好儿媳

  1998年,国晓华和丈夫结婚时,公婆一残一病。公公一只手残疾,婆婆重度高血压。家里还有个80岁的奶奶婆婆,长期需要有人照料。面对这种家庭状况,她没有抱怨,在照料自己父母的同时,和丈夫一起主动挑起照顾婆家三位老人的重任。

  2011年,公公突然病倒了,经检查,是胃癌晚期。为控制住病情,她和丈夫决定给公公进行手术治疗。家里的积蓄不多,她就向亲朋好友四处借钱,终于凑够了手术费。公公的手术很成功,在医院仅治疗了一个星期,因为无法继续支付高额的费用,只能回家治疗。公公的胃被切除了,医生叮嘱要少食多餐。她除了每天给公公熬药、喂药、照顾生活起居外,还要给公公做五六顿饭。公婆夸道“我们摊了个好儿媳”。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公公恢复得不错,然而病魔无情,3年后,她和丈夫含泪送走了公公。

  她在孝敬公婆的同时,还一直照顾着现已93岁高龄的奶奶婆婆。老人上了年纪牙齿不好,不管农活多忙、自己多累,国晓华一定要让奶奶吃上可口的饭菜。怕奶奶寂寞,就陪奶奶聊天,扶着奶奶在屋内溜达。每晚,她照顾老人洗脚睡下后自己才去休息。奶奶婆婆的身体在国晓华的悉心照顾下很是硬朗。

  丈夫夸她是好妻子

  婚后,国晓华夫妇夫妻恩爱,共同撑起了这个家。为了过上好日子,夫妇俩常年承包着100多亩耕地,起早贪黑,十分辛苦。夏天天刚亮就下田干活,每天都是超负荷,一年下来没有一个农闲日。正是多年的辛苦劳作和勤俭持家,她家不但还清了外债,在2016年还建了4间新房,购买了农用车,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丈夫夸她“咱的媳妇最棒”。

  村民夸她是孝顺人

  国晓华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这么多年,我知足了,能够照料好老人、教育好孩子,保持家庭和谐,是我最大的幸福!”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感染着家庭的每一个成员,也感动了社会上认识和熟悉她的人。孝敬老人,国晓华真的做到了!


[责任编辑: 白静]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