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花在矿坑深处绽放——记第七届全区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张帅
内蒙古新闻网  21-08-20 15:56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日报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铁骨绽花开,漓漓献血染红它。”每当这首歌的旋律响起,包钢白云鄂博铁矿一线矿工的形象总浮现眼前,张帅就是其中的一位。

  白云鄂博距市区150公里,冬季气温可达零下30度以下,露天作业冻伤手脚、耳朵是常事,严寒与风沙是一线矿工面临的自然劲敌。

  在海拔1600米的矿坑深处,他终年与岩石为伴,口罩、棉帽、手套是他四季的“标配”;藏蓝色的工作服,裤子上常粘有炸药留下的痕迹,洗不去,灰突突的。脚上的工鞋被磨得看不清颜色。在过去六年时间里,东北大学毕业的张帅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默默奉献,在坚守中不断创新,从一名一线矿工成长为矿山管理人员。

  他先后获白云铁矿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2019年获得包头市寻找身边正能量活动“敬业奉献好工人”;包钢第六届道德模范。张帅(曾)所在的采矿作业部先后荣获“第十六届包头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包头市工人先锋号称号,集体获得包头市第七届道德模范,班组荣获2018年7月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称号。2020年获内蒙古青年五四集体奖章。

  “下得了矿难,守得住更不易”

  因工作需要,2020年年底,张帅离开采矿作业部,成为包钢股份生产部矿冶模块的管理员。如今,每当回忆起当年第一次来白云鄂博铁矿的情景,他仍历历在目。

  2015年7月,大学刚毕业前往白云鄂博铁矿报到,张帅坐着大巴车。车辆从固阳县出发颠簸了4个小时,才把他带到矿上。第一次下矿,张帅傻眼了,炎炎夏日工人们从头到脚包裹着,只露出一双眼。环顾四周,除了岩石还是岩石。“难道这就是我今后工作的地方?”他犹豫了。

  第一个冬天格外难熬。张帅跟着师傅组织爆破,从天亮干到天黑,中午没时间吃饭不说,泥水、炸药和雪水混在一起,沾满衣襟。曾经这双握笔写字的手一次次布满伤痕,裂开的口子让人钻心地疼。晚上回宿舍和同学聊天,听闻同伴们个个在干净的办公室里干着体面的工作,他委屈了。

  “下得了矿难、守得住更不易。”张帅告诉记者,毕业时大学同学听说矿上条件艰苦,压根就不来;还有的来了看到粉尘这么大,没待几天便离开了,更多的选择读研或是到设计院工作。当被问及“你为什么选择留下?”,张帅憨憨一笑,说:“爆破这个活其实还挺酷,干好了有一种成就感!”

  “要干就要干得漂亮!”

  在艰苦环境中锤炼,不仅没有消磨掉张帅的工作热情,反而激发了他对技术创新的钻研劲头。“要干就要干得漂亮!”这是张帅的口头禅,也是他在工作中对自己的要求。

  几年来,张帅和年轻的一线矿工积极响应企业号召,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探索更科学有效、简单实用的方法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他共发表科技论文3篇,提出“四降两提”项目6项,累计产生经济效益893.09万元。

  在矿山开采工艺流程中,穿孔、爆破是第一道工序,也是最危险、最重要的环节。一个炮区放不对位置,会导致采矿成本至少提高三倍,甚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过去,布孔参数、装药量仅凭师傅的个人经验来判断。2019年,张帅和同事们共同提出《白云铁矿不同岩性单耗数据库的建立研究》,精准分析和记录白云鄂博铁矿不同岩性爆破参数及爆破指标等相关技术参数,从而确定白云鄂博铁矿不同岩性合理的爆破参数及指标,以达到采场爆破更加精细精准,提高了工作效能。

  “这个数据库刚刚建立,未来还会有更多一线的矿工参与到技术创新的队伍中。”张帅告诉记者,尽管目前他的工作岗位有一些调整,然而孜孜以求、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不会变。他将继续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

  “世上有朵英雄的花,那是青春放光华,花载亲人上高山,顶天立地映彩霞……一路芬芳满山崖。”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唯奋斗精神永恒。(记者 张婷婷)


[责任编辑: 白静]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