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士良
内蒙古新闻网  21-08-20 15:59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成为兵工人是我一生最正确的选择!”——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士良

  6月28日,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次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与受表彰的“两优一先”个人和集体代表合影留念。成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是王士良终生难忘的经历:“这是我一生的高光时刻!当总书记向我们表示祝贺的那一刻,我感觉奖牌沉甸甸的,这份荣誉是组织的信任和鼓励,也让我再次感到成为兵工人是我这一生最正确的选择!”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工作18年来,王士良先后完成100多项技术攻关,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总结提炼大量特色操作法,其中“超大口径重载液压缸缸体加工技术”“特种材料端面深孔V形槽加工技术”等,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提升了机械加工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累计节约创造价值6000多万元。他是全国青联十三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并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最美青工、青年“五四”奖章等多项荣誉。

  “多学一点、多想一点、多干一点、少求人一点、腰板硬一点。”王士良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写着这样一段话。

  2003年,王士良刚入职北重集团公司,被安排操作数控加工设备。面对新“学科”,王士良异常兴奋,因为他爱汽车,喜欢机械。在没有师傅教、没有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白天,上手一点点演练,晚上,查找资料,学习程序代码,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技术人员请教。为了弄懂一个工艺流程,他常常能在机床旁“泡”上两、三天。不到三个月,作为数控车工,他很快就能熟练操作数控加工机床了。

  几年后,他能熟练操作六台不同型号的数控设备,在各类数控车工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角。2012年,在中国兵器第五届职业技能大赛上一举荣获数控车工项目第一名,成为北重集团荣获该项目冠军的第一人。

  仅会操作数控机床对勤学习善创新的王士良来说远远不够,如何发挥数控机床应有的效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高质量加工更多产品,成为他追求的目标。

  哪里效率低、哪里成本高,哪里就是王士良创新攻关的阵地。

  “党员与群众的区别在哪?就是关键时刻能够站得出、冲得上、顶得住。”王士良认为党员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敢于攻坚,勇于担当,最重的担子自己先挑、最硬的骨头自己先啃。

  2014年,王士良承担某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任务,加工过程中突然出现工艺难点,致使产品“难产”近一个月。为解决这一瓶颈,王士良把产品转移到数控车上加工。通过优化数控程序,切削由大步前进改为小步快跑,减少了铁屑的产生。王士良结合工艺要求,借鉴标准刀具,绘制专用刀具图,改变了刀具夹紧方式,还在刀体上设计了一个由薄到厚一体成型的弧度,彻底满足加工需要。经过试制,加工效率比以往提高6倍,一天能干近40件活。 2020年,在加工某科研装备核心阀体时,再次遇到技术难关。王士良一遍遍地做实验研究,失败了就换个思路再来。涉及跨领域新技术,就自学研究,摸索总结,反复钻研。终于,一套“稳、准、快”的锥面研体法操作法诞生了。新操作法顺利攻克技术难题,打破了多年制约装备质量提升的卡口问题。

  面对急难险重,王士良总是带头“走在前”“作表率”,成为公司名副其实的“急先锋”和闯关夺隘“领路人”。

  一个人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努力是乘法。王士良把自己的经验诀窍一传十、十传百,做带徒传艺的“乘法”,打造团队的“乘数”效应。

  作为兵器工业集团技能带头人,王士良秉承“学、技、攻、新”四字箴言,把个人技能大师工作室打造成传承红色基因、展现兵工精神的一流团队。他把掌握的各项专业技能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及同事,使430多名技能人才受益,团队多名成员在包头市、自治区乃至全国技能大赛中频获佳绩。

  依托工作室,他每年举办2期高技能培训班、4场高技能人才技艺现场演示,通过“小课堂”“微考试”“岗位练兵”等方式,用心辅导生产一线青年技术骨干,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数控加工技术和数控编程的精髓。

  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从一名默默无闻的一线技能工人成长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士良把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化作脚踏实地、勇毅前行的工作动力,让“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成为自己奋斗实干、创先争优的生动实践。(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吕学先 通讯员 郭新燕)


[责任编辑: 白静]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