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自古以来,勤劳的中国妇女手牵千针万线,为自己的亲人纳制鞋垫,把对亲人的爱、祝福、期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一针一线地纳入针脚之中,伴随着亲人们走向四方。久而久之,鞋垫也日渐成为了一种家的温暖象征。
我的奶奶也是这样一位勤劳淳朴的劳动妇女,年轻的时候曾是村里有名的裁缝,30岁出头就守寡度日,带着4个未成年的孩子相依为命。在那土地贫瘠、缺吃少穿的困难时期,依靠自己的勤劳和坚持,支撑起家庭的全部生活。等到4个孩子全部成家立业,奶奶终于可以卸下生活的重担,安享晚年。
经历过生活的贫困,勤劳和节俭早已在奶奶身上留下了鲜明的烙印。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奶奶常常把废旧的布料收集起来,制作门帘、坐垫等生活用品,每到过年,奶奶还会为全家人缝制鞋垫。记忆中,奶奶坐在缝纫机前,总是仔仔细细,把零散的小布块一点一点拼凑得平平整整,精心搭配着每一块补丁的形状和颜色,用缝纫机小心翼翼地缝接起来。奶奶虽然不识字,但是记忆力却出奇的好,家里十几口人各自穿多大的鞋,总是能记得住、分得清,男女老少的鞋垫大小、花色也总能搭配得当。我是家里最小的孙女,奶奶给我纳的鞋垫总是别出心裁,常常会用彩线绣上小花朵和小动物。奶奶用她灵巧的双手,编织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成为我成长岁月里最暖心的依恋和回忆。
后来,随着生活越来越好,家里住上了楼房,搬家时,奶奶把她的缝纫机也搬进了新房,闲暇之余,奶奶还是会坐在缝纫机前摆弄,日子越过越好,我们的鞋垫也不再需要“打补丁”了,一层层新布叠起来,齐齐整整,还有彩色封边,更加舒适美观。在我工作后,有一次放假回家,才知道奶奶因为眼花不得不放下做了几十年的针线活。临近过年,奶奶让我陪她去给家里人买鞋垫,商场里各式商品琳琅满目,再平凡不过的鞋垫也有很多种类,材质不再局限于布料、皮革、海绵,还有乳胶、硅胶,用途也有保暖、矫正、增高、按摩、减震、磁疗等等。奶奶连连感叹“现在的生活真是好啊,要啥有啥。”小小鞋垫的变化映射出了社会生活发展进步、国家面貌日新月异的沧桑巨变。
1978年,“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把中国推上了发展的快车道,1989年出生的我,有幸亲身经历和见证了三十多年翻天覆地的巨变,从当年住平房、睡水泥炕,到如今住上装修精美的楼房;从当年勉强能够“穿得暖”到如今追求面料品质和版型设计;从当年过节才能改善伙食到如今鸡鸭鱼肉、果汁饮料、牛奶鸡蛋成为餐桌上的“常客”;从当年“万元户”的稀有到如今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天翻地覆慨而慷”,这一幕幕悄然的变迁,一个个发展的印迹,一张张绽放的幸福笑脸,不仅让人感受到社会的发展巨变,更让人感慨勤劳朴实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接力创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幸福美好的小康新生活。
时间的车轮永不停歇,奋斗向前是对过去最好的敬意。奶奶那一针一线里的爱与温暖,成为我心底稳稳的幸福,总能给予我长长久久的前行力量。(作者: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