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顺: 热血洒战场 伤痛亦无悔
内蒙古新闻网  21-08-25 15:55  【打印本页】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他14岁参军,20岁跨过鸭绿江,在炮火下浴血奋战,保和平,卫祖国。他就是抗美援朝老兵陈兴顺。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今年91岁的陈兴顺再次唱起这首歌,依然和70年前一样激动。拿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老人又回想起那战火纷飞的岁月。

  陈兴顺的家乡在巴彦淖尔市五原县,14岁参军。1948年,刚满18岁的陈兴顺在参加太原战役前,向党组织提出了火线入党的请求。因为在战斗中表现优异,他获二等功嘉奖。太原战役结束后,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又参加了解放兰州、宁夏等战役。

  1951年1月,正在宁夏搞农业生产的陈兴顺和战友接到命令,扛起战枪、背起军包,奔赴抗美援朝前线。

  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陈兴顺和战友们浴血奋战,经受住了生命极限的考验。最让陈兴顺刻骨铭心的一场战役是,一天夜里,他所在的部队在转移时突然遭遇敌人。对方来势汹汹,两辆坦克在前面开路,步兵跟在坦克后面,情况十分危急。“离我很近的地方,我们团里的作战参谋说‘把它干掉’,我就回答了一声‘是’。这时候,我从战友手里接过了手雷。”陈兴顺所说的手雷,是反坦克手雷,重量大,身体强壮的战士最远也就能投10米左右。看着坦克越来越近,40米、30米、20米,陈兴顺心里想着,近点,再近点。大约到八九米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把手雷扔了出去。随着一声巨响,手雷成功命中坦克。陈兴顺身边的战友扔出的手雷也命中另一辆坦克。在接下来的战斗中,陈兴顺奋不顾身,英勇作战,身受重伤。

  受伤后的陈兴顺回到武汉养伤。战争结束后,他在武汉工作了十年,之后返回家乡,全身心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

  现在,尽管年岁已高,陈兴顺还积极参加公益讲座、志愿活动,用抗美援朝精神鼓舞着一批又一批人。


[责任编辑: 陈超]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