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荣:17年如一日坚守在防雹炮点
内蒙古新闻网  21-08-26 10:59  【打印本页】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一门炮、一间房,一个人,他十几年如一日蹲守在防雹炮点,守护一方土地庄稼,被当地百姓戏称为庄稼的“守护神”。他就是前旗苏独仑镇圐圙补隆村有着近20年党龄的老党员杨子荣。

  初秋的早上,沿着曲折小路一路向上,我们来到了圐圙补隆村的防雹炮点,山坡上那间独栋砖房,在微熹的晨光中显得格外孤寂。今年55岁的防雹炮手杨子荣正在和助手熟练地擦拭炮膛,为防雹作业做好准备。“气象预测明天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阵雨,我们清洗炮,检查炮弹,做一些准备工作,以便需要时能及时用上。”杨子荣一边忙碌一边说。

  圐圙补隆村地处冷热强气流交汇点,是当地有名的多雹区。当地主要以玉米种植为主,西瓜、板栗薯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冰雹灾害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1996年经过苏独仑镇政府申请,圐圙补隆防雹炮点成了该镇唯一一个防雹作业点。2004年,杨子荣成为了圐圙补隆防雹炮点第四代防雹炮手,开始了他漫长而又枯燥的防雹工作。每年3月到8月是冰雹多发期,一年中防雹作业少则三四次多则十来次,但防雹炮点存放炮弹,防雹炮手除了打炮作业外,主要的工作还有在这里值守,每个礼拜必须保养维护一次防雹高炮。

  杨子荣指着防雹炮点东面不远处的一处荒滩告诉我们,那是2017年以前的防雹炮点,其实就是一片空地,那时候,每次需要防雹作业,他提前就从几里外的家里开上四轮车将炮弹运过来,每次打炮至少要打20颗炮弹,20颗炮弹正好是一件,重量是34公斤,由于全是土石山路,运送炮弹很不好走。要是再遇到恶劣天气,作业繁忙,他根本顾不得休息。就这样杨子荣坚守了13年。

  “庄稼是农民的命,我也是个庄户人,我也有地,尽力而为守住这片土地的庄稼少受甚至不受天灾。”看着如今的防雹炮点建起的新房、通往村镇的柏油路,杨子荣笑着说:“与前几年相比,现在的工作条件已经好了很多,我更应该做得更好。”

  一门炮、一间房,一个人,十多年来,虽然防雹工作枯燥、待遇低,防雹作业点风大、荒凉,但杨子荣始终坚守在防雹炮点上,为当地农业生产撑起了保护伞。乡亲们都说杨子荣是庄稼的“守护神”,这比任何荣誉都让杨子荣感到骄傲。

  据了解,杨子荣防雹作业有效防御冰雹灾害覆盖到周边5个村,土地面积达20多万亩。在他的辛勤工作下,该炮点所防区域没有遭受过冰雹灾害,十多年来为当地农户减少经济损失4.8亿元。(高燕霞 王舒艺 郑星文/图)

  


[责任编辑: 陈超]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