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光出生在通辽市奈曼旗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是蒙古族,母亲是汉族。他从小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工作,如今是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他的成长和工作经历,就是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的一个生动缩影。
石海光上小学时,邻居一家是从牧区迁居来的,家里有一个小男孩,刚来的时候一句国家通用语言也不会说,显得有些孤独。四五年后,这个小男孩在他们这些从小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孩子们的熏陶下,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大幅提升,性格也逐渐变得活泼而幽默,现在是通辽市科尔沁区税务部门的一名干部。石海光认为:“语言本身没有特别森严的壁垒,通过日常潜移默化的交流,就把语言的障碍突破了,甚至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影响他的一生。”
大学毕业后,从普通教师到系主任,再到副院长,石海光一直从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教学工作,对于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很有发言权。
石海光清楚地记得,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从1997年开始招录民族语言起点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学生和民族语言起点学生分系分班教学。石海光任过民族语言起点学生所在系的系主任,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给民族语言起点学生编制了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一入学给他们专门开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听说课程,以此提升他们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本功,之后再去接触那些专业性很强的专业课。后来,文学院在全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不再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学生和民族语言起点学生分班分系教学,而是把民族语言起点学生分在不同的宿舍和教学班里。“从公共课到专业课,全都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教材都是一样的。在同学之间彼此帮扶和带动下,他们很快融入环境。”石海光说。
教育教学的改革成果斐然。“有一个叫白塔娜的学生就是教育教学工作改革后毕业的,现在已经是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骨干教师。还有一个男生,毕业后在通辽市蒙古族中学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老师,在教学比赛中还得过一等奖……”石海光如数家珍。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石海光得出一个结论: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成长成才、就业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
石海光是研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他认为,放眼中华文明,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去看。“中华文明是全世界仅有的一个延续了几千年,始终不曾断绝过的文化。原因是什么?固然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性格、气质有关系,另外一个相对显性的东西是什么?就是语言文字。车同轨书同文,广袤的土地,大家使用同样的文字,今天的人看古代的东西没有问题,不同地区的人通过文字交流也毫无问题。语言文字是重要的文化载体,从文化传承这个角度,延续几千年的文化本身就足够让我们有绝对的自信。推行使用统编教材,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一方面是在体现文化自信,同时也是在加深对文化的认同。”石海光说。(内蒙古日报社见习记者 王宗 许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