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看视频↑↑↑
初秋时节,在扎兰屯市中和镇良种场西沟,沿着山地采摘园的路标行进几百米,便可见大片枝繁叶茂的果树,累累的沙果、李子或隐或现,果香浓郁,游客正忙着采摘、拍照,一片欢声笑语……俯瞰这片郁郁葱葱的林海,很难让人相信,这里曾经都是荒山,这片林海是孙建林夫妻二人40年奋斗的成果,誓让荒山变了绿,直把青丝熬白发。
身材高瘦,皮肤黝黑,这是71岁的孙建林给人的第一印象。孙建林的老家在山东,年轻时因逃荒带着妻子和大女儿来到了扎兰屯市中和镇,他当过摄影师,也做过派出所的户籍员。1987年,在村里的支持下,他开始了荒山改造的大工程,和妻子将周围的荒山种上了沙果树、李子树。荒山里荆棘丛生,又没有路,他就一刀一刀砍,一锄一锄挖,四十年如一日,累计造林一百余亩,硬是把这片连飞禽走兽都不曾光顾的贫瘠荒山披上了绿装,10000余株果树耸立山头。
起初,孙建林每年都要回到家乡学习果树种植的相关技术,渐渐地他摸索出了一套“育果经”,对待果树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懂得呵护,想要让它长得好,营养就不能断。通过辛勤劳动,他种植的李子、沙果等果树产量很高、果品也好。据孙建林介绍,到了每年的8月,沙果、李子成熟,就有很多游客前来采摘、品尝,盛果期后,黑龙江、吉林等地的果品经销商也会来到果园,进行大批量的收购。每年产果量可达到30万斤,收入30万元左右。慢慢的,孙建林成了大家眼中地道的“土专家”,先后已有几百名农户前来取经学习。
现在,孙建林已经把家安在了山头,看着一棵棵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他说:“就像我的孩子,我看着他们长高了,我自己也老了。”绿了荒山,白了头。孙建林用自己的一生让绿色在这片沃土上驻足,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在这片沃土上扎根驻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在这里成为现实。(于爽 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