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内蒙古自治区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规划(2020~2035)年》(简称《屏障规划》)有关情况,《屏障规划》明确,到2035年,内蒙古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区域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和自我调节,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建成,把内蒙古建设成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综合试验区、生态服务和产品供给保障区、产业升级与绿色发展创新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践行区。《屏障规划》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后,于今年6月30日,由自治区党委、政府正式印发实施。
《屏障规划》的总体建设思路是:遵循生态保护和修复内在机理和规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将内蒙古作为统一的生态系统进行总体布局。在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山脉等山区,继续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积极推进呼伦贝尔等国家公园建设,合理调整自然保护地范围。
加强黄河、嫩江、西辽河等流域林草植被建设,保障生产生活用水和下游生态安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强化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现水生态平衡。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天然林保育、公益林管护、退化林修复,提高森林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功能。以控制农田土壤风蚀水蚀和沙尘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保墒能力为重点,实施绿色农业建设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加强“一湖两海”、察汗淖尔等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修复,改善湖泊水生态环境,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实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退牧还草、草原质量提升等工程,科学开展退化草原改良,提高草原植被盖度和多样性。持续推进沙地、沙漠、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提高沙地植被盖度,控制沙漠扩展。
据介绍,内蒙古将从现在开始,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4300万亩,种草任务6500万亩,防沙治沙任务2650万亩。到2025年,内蒙古森林覆盖率达到23.5%,森林蓄积量达到15.5亿立方米;草原植被盖度达到45%,草原生物量和多样性持续增加;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要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巩固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到2025年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下一步,将重点抓《屏障规划》的具体落实和实施,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成效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地下水保护等法治体系。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引导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刘 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