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自治区教育系统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准确把握、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凝聚“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引领广大青少年认真学习并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干部李敏慧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青少年抓起,要遵循青少年成长的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用听得懂的语言,讲深讲透讲好‘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故事,引导青少年增进‘五个认同’,树牢‘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要持续打牢思想根基,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深度融入教育体系,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创新载体、融入日常、形成长效等方面下功夫。”
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傅锁根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从历史方位、重要任务、工作主线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并将其核心要义概括为“12个必须”。这“12个必须”既是我们党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也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12条宝贵经验,“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其中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这一原创性的重大论断,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纲举才能目张,只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才能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
“作为一名高校学者,我将继续深入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的深刻内涵,扎实做好学习宣传和研究阐释工作,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傅锁根说。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李春晖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这条正确道路是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其中强调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今后,我们要做到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同时,处理好‘两个结合’,更要搞清楚‘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
赤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利颖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四个‘必然要求’,还强调了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等。在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增进各民族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志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