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纲”——一论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
内蒙古新闻网  21-09-06 07:17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本报评论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党的民族工作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深入分析了当前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系统阐释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根深方可叶茂,本固才能枝荣。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源地。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内蒙古各族人民守望相助、亲如一家,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奋斗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赢得并长期呵护了“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历史证明、实践证明、全区各族人民不断提高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证明: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牢固的基石是民族团结,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是大局所系、现实所需、基础所在、人心所向。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尤需全区各族儿女团结一致、携手奋斗,尤需全区上下深刻认识到,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因此,我们必须胸怀“国之大者”,顺应时代变化,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纲”,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举一纲而万目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全区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下大气力深入学习领会、准确理解把握、坚决贯彻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必须坚持从政治的高度、历史的深度、现实的维度来认识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引导全区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必须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做到所有工作都要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聚焦聚力。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才能顺利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常开长盛。我们要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时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辱使命的责任感和高度的政治自觉,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汇聚起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奋力书写赶考新征程的内蒙古答卷。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