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曙光村村民在爱心超市用积分兑换商品。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安寅东 摄
“大爷,您这是去哪儿呀?”
“回家。”
随着一句悠闲自得的回答,72岁的张德英老人抬腿跨上了新买不久的电动三轮车。
吹着凉爽的秋风,骑行在平整的水泥路上,老人好不惬意。
秋日里,包头市石拐区五当召镇新曙光村的一切都显得刚刚好。仰望,湛蓝的天空飘着棉花般的白云;远眺,斑斓的大山点缀着珍珠般的羊群。
鸟语花香,瓜果飘香。新曙光村这个曾经的市级贫困村如今变了模样。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攒点鸡蛋出去卖,走到半路就稀烂。”这句当地人总结的顺口溜形象地表述出新曙光村的过去。
新曙光村到五当召镇只有8公里,短短8公里,制约着村庄的发展,“屏蔽”着村民的幸福。
村里如此状况,在外闯荡多年的村民温宽看在眼里、堵在心里。2015年,他回到村里挑起了村支书和村主任的担子。
“要想富,先修路。”温宽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修路。村里通过党员、村民、外出务工人员等筹集资金,打通制约发展通道,并陆续成立包头市勤农环卫公司,流转1000多亩土地,引进生猪养殖项目,建起肉羊养殖基地,承揽境内光伏发电项目的后期维护业务,购置大型农机具赚取租赁费……
路修通后,在温宽的带领下,新曙光村一个个村集体项目做得风生水起,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15万元,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2万元,成为石拐区集体经济收入最多的行政村,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章奎 安寅东 吕学先 刘向平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见习记者 郝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