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在促进民族团结上具有光荣传统,长期以来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要倍加珍惜、继续保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回顾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成功实践和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历史佳话,阐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思想基础。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几千年的历史,尽管朝代更迭,但中国各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始终是如一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历史,就是努力实现国家统一、彻底废除民族压迫制度,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确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中国的建立,是千百年来民族关系史上的伟大事件,标志着中国各民族从此结束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同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相勾结图谋分化中华民族的阴谋,标志着我国旧制度下的民族剥削与民族压迫成为历史。从此,我国各族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翻身得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华民族共同的荣辱观和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民族关系跨入了崭新的时代。各族人民以平等的地位和主人翁的姿态携手并肩建设新国家,开始新生活。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到: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融汇力量。中国人曾对“弱国无外交”体会至深。近代以来忍受的屈辱,让每个中国人心中都充满了对国富民强的渴望。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现,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地区也不能少,国家的强盛应惠及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中国人。同样,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现也离不开每一个民族、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这意味着强国之路既是共建的,也是共享的,只有在共建中才能实现共享。树立牢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更有主人翁精神,发扬伟大的艰苦奋斗精神,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身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中,汇聚一切力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凝聚力所在。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要求我们要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更加清醒,不能懈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决不是表现给世界其他国家人看的“面子”,而是中华民族内部各族儿女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国富民强、国泰民安,经济军事等硬实力更强大,文化繁荣兴盛,社会治理和谐有序,生态环境良好,每个人都能实现全面发展的“里子”,这个“里子”关乎每个人心里定义的美好生活。可以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切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的每一个人。同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根本在于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不同民族只顾自己的小团体利益,不顾更高层次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一盘散沙、人心涣散,是无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牢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强大的灵魂支柱和精神力量,意味着将无数个小我团结起来,凝聚共识戮力同心,铸造一个大我,形成合力,荣辱与共。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点,扎扎实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引向深入,我们就一定能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张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