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志贤
一段时间以来,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不规范,违背了青少年学生的教育规律和成长规律,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放大了社会的教育焦虑,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事关广大家长和学生切身利益。
在广泛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我区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校外培训机构乱象问题作为实践活动的重点内容,列入省级层面办实事任务清单,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统筹和系统部署,坚持校内校外双向发力,扎实推动“双减”工作落实落地,目前已初见成效。
自6月底自治区公布“我为群众办实事”省级层面项目清单以来,自治区教育厅迅速反应,安排部署,狠抓落实。7月初,组织召开12个盟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会议进行专项部署,推动落实校外培训机构借学校名义招生、占用学校办学资源,办班收费专项整治等5项重点治理任务,全面压实属地责任。7月15日,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并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全面启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工作。8月12日,全区“双减”工作部署会议召开,经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由自治区教育厅牵头,建立了自治区“双减”工作联席会议机制,22个成员单位参与其中。
组建工作专班。自治区教育厅积极争取自治区党委编办支持,批复同意设置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成立了教育系统“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各盟市教育局均同步组建了教育系统内部工作专班,总人数达187人。
健全监督举报机制。目前,自治区本级和12个盟市103个旗县(市、区)全部建立了监督举报平台,并向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和邮箱;各盟市全部组建了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生家长和媒体工作者为代表的社会监督员队伍,总计1408人。
暑假期间,我区全面启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工作。根据部署,各盟市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对校外培训机构借学校名义招生和占用学校资源办班收费情况进行摸底排查。截至目前,12个盟市共摸排审批(备案)学科类机构2772家。同时,紧盯9月份开学关键时段,自治区教育系统组织开展了师德师风专题教育,重点治理教师课上不讲课下讲、违规开办培训班、校外培训机构兼职补课等突出问题。
“大力整治校外培训机构,让学生的学习回归学校,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家长经济和心理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呼和浩特市第四中学教师张永艳说。
“以前,同学们都在上补习班,怕自己不参加会跟不上,我也参加了各科的补习班,占用了大量的时间。现在,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自学各科内容,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去发展兴趣爱好,这对于提高我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很有帮助。”通辽市实验中学初二学生郭逸群说。
为推动“双减”工作进一步落实落细,日前,我区启动对各地落实“双减”任务、开展校园培训机构专项整治交叉检查和明察暗访工作。本次检查以盟市为单位组建12个检查组,采取随机走访、现场查看、查阅资料等方式,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异地交叉检查。
据介绍,下一步,自治区教育厅将严格落实“双减”工作要求,对标对表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从严从实抓好“双减”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同时,坚持在“双减”一线考察检验干部,选优配强工作人员;紧盯重点任务、关键环节,强化监督检查和跟踪指导,确保严查实访、不走过场,年内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