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免疫鸿沟”需大国担当
内蒙古新闻网  21-10-14 09:44  【打印本页】  来源:经济日报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启动《到2022年中期实现新冠疫苗全球接种战略》,优先向低收入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提供疫苗,以实现到2021年底为所有国家约40%的人口接种新冠疫苗、到2022年中期接种人口比例提升至70%的目标。这是弥合“免疫鸿沟”的重要举措,积极回应了国际社会的主要关切。

  疫苗本是战胜疫情、拯救生命的利器,却被少数发达国家作为政治宣传或者谋求政治私利的工具,造成全球疫苗分配失衡。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2021年最不发达国家报告》显示,全球共有46个最不发达国家,仅2%的人口接种了疫苗,而发达国家这一数字为41%。

  面对新冠疫情大流行,只有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凝聚各国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实现国家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全球新冠疫苗产量接近每月15亿剂,国际社会已经达成普遍共识,解决好疫苗产能和分配问题,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方能解决当下疫苗接种不平衡问题乃至最终战胜疫情。

  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践行疫苗“全球公共产品”大国承诺,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守望相助,迄今已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14多亿剂疫苗,在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捐赠1亿美元基础上,年内再向发展中国家无偿捐赠1亿剂疫苗。中国实实在在的举措,与部分国家一味给发展中国家开“空头支票”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国不断增强全球意识、开放意识、担当意识和平等意识,推动疫苗全球可及,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泰国副总理兼公共卫生部长阿努廷说,中国疫苗“是我们全民接种的主力军”。埃塞俄比亚卫生部长利娅·塔德塞表示,中国援助的疫苗将极大帮助埃塞早日实现全国20%人口接种的目标。美国媒体也承认,中国疫苗有望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生命线”。

  在疫苗问题上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期待大国的务实行动。疫苗研发和生产大国特别是有关发达国家,应以实际行动兑现疫苗援助承诺,以大国担当顺应世界潮流,通力合作,最终战胜疫情。(郭言)

  


[责任编辑: 张睿]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