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绿色化标准化 绘就金秋丰收画卷
内蒙古新闻网  21-10-16 01:32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金秋九月,阿拉善盟各地陆续进入收获季,步入田间地头,处处是忙碌景象和喜人的秋收图景。这段时间,正是青贮玉米收获的好时节,阿拉善盟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的广大农民正在抓紧时间收割,轰鸣的机器奏响了秋收的序曲。

  在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乌兰恩格嘎查农户潘存鑫的田地里,收割机来回穿梭,一行行玉米秸秆齐刷刷倒下,运输车紧随其后,将打碎的秸秆装进车厢,一辆辆装满青贮玉米的大卡车陆续开走。“我们种植的全株青贮玉米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是牲畜最好的蛋白饲料,长期舍饲养殖都离不开青贮饲料,现在示范区养殖户也多,需求量挺大。今年我家种植青贮1000亩,每亩收获3吨左右,每吨收购价格550元左右,又是一个不错的丰收年。”潘存鑫乐呵呵地说。

  潘存鑫所说的青贮玉米,是把包括玉米穗在内的玉米植株全部收割下来,经过切碎、加工后用发酵的方法制作成青贮饲料的玉米,冬天用来饲喂牛、羊等牲畜。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保存养分,还能让青贮饲料质地变软、具有香味,实现秸秆资源饲料化,提高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近年来,该示范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改革创新,把种植青贮玉米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畜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出台优惠政策,调动农民种植青贮玉米的积极性。通过科学种植、精心管理,今年示范区3万余亩青贮玉米目前已经全面进入收割期,预计总产量可达10万吨。

  近年来,阿拉善盟在农业种植上,加快构建绿色种植、农产品生产供给动态调节、农业生态综合治理模式,改变重茬,减轻土传病虫害,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聚集重点区域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集中连片推进,加快完善耕地轮作制度,推进耕地轮作制度化常态化实施,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实现了生态环境改善和耕地资源永续利用。今年全盟耕地农作物播种面积达48.7万亩、同比增长2.1%,其中玉米就达34.49万亩(含青贮)。

  在推进农业绿色种植中,该盟坚持因地制宜、量水而行的原则,扎实开展农业农区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推进种养殖适度规模经营,深入推进化肥、农药负增长和农用残膜、秸秆回收利用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技术,利用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和耕地地力提升项目,重点扶持推广使用有机肥、绿肥还田等方式,在阿左旗、阿右旗和额济纳旗开展创新试验示范4项。阿左旗在4个苏木镇建设新型水溶肥及节水示范区,建立万亩水溶肥示范区,实现节水30%,减少氮肥施用量25%的目标;额济纳旗重点推广蜜瓜前茬绿肥还田加增施农家肥技术,同时将化肥减量与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挂钩;阿右旗与4家社会化服务组织签订服务协议,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并推广增施农家肥,配合耕地机械深松旋耕,不断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墒供肥能力。今年上半年有机肥替代无机肥累计实施面积达到10万亩,新增精准施肥示范推广6万亩,测土配方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以农业标准化生产为重点,该盟坚持点、线、面结合一体化推进,全方位推动“一乡、三园、六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先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动生产技术向园区集中,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政策资金向园区倾斜,促进产销贸工农一体化融合发展,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今年围绕玉米、向日葵、小麦、棉花、蜜瓜、谷子、蔬菜和道地蒙中药材等优势作物,进一步扩大标准化生产面积,完成推广标准化生产面积37.5万亩,技术推广率达到77%,同比增加3.6%;同时,该盟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强化用地养地相结合的持续健康发展理念,加大政策扶持,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耕地轮作制度,持续优化粮食作物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今年,该盟实施耕地轮作任务3万亩,每亩补贴150元,共涉及4个苏木镇、1个农场的468户农民和3家规模化合作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宏章)


[责任编辑: 胡浩]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