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踏实实下“笨功夫”
内蒙古新闻网  21-10-20 10:07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曾经听过一个笑话,说的是晚清名臣曾国藩小时候在家读书,一篇短短的文章朗读了很多遍都背不下来。一小偷本想等他入睡之后偷窃,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小偷忍无可忍跳出来大叫:“这种笨脑袋,读什么书?”

  听起来像个搞笑的段子,但就是这个被小偷嘲笑的“笨脑袋”曾国藩,却既会“守拙”又善于下“笨功夫”,最终完美诠释了“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成为一代名臣。实际上,所谓“笨功夫”更是真功夫。曾国藩16岁开始参加科考,考了7次才中秀才,还是倒数第二名。但他中秀才的第二年就中了举人,中了举人又4年高中进士。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坚持不懈的“笨功夫”。无数事实发展证明,只有老老实实下“笨功夫”,沉下身子埋头苦干,才会在日积月累中实现蜕变。

  胡适曾说:“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国学大师钱穆也曾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能持续下“笨功夫”不容易,需要有远见和追求,不怕挫折和困难,始终坚守“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的信念,认真夯实做人做事的基础;需要沉下心来,做任何事都不走捷径、不偷奸耍滑,凭认真踏实做学问,用勤奋专心干事情,“甘于沉淀,方能致远”。只有在学习中肯下“笨功夫”的人,才能练就过硬本领;只有在工作中肯下“笨功夫”的人,才能开创全新局面。

  无需讳言,总有些自以为聪明的人不愿下“笨功夫”,想着走捷径、寻巧方。当然,他们可能也会得到一时之利、获取短暂“成功”,但从长远看终究难成大器,甚至会“聪明反被聪明误”。譬如在现实中,就有一些人下乡扶贫,只是走马观花、拍照留痕,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有些人去基层挂职,不扎实工作学习锻炼,只为拉关系、混资历;还有些人在读书学习中,丢开读原典学原著的要求,浮光掠影看个大概、简简单单抄几份笔记……如此投机取巧、敷衍行事,可能一时会蒙混过关,但终究走不长远。要知道“笨功夫”并非真笨,而是真正的聪明,它是成事之基、成才之道,是一个人成大器、干大活的不二法门。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就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久久为功、善做善成、踏踏实实地干好工作,实际就是在下“笨功夫”。脚踏实地、不懈奋斗,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脚下做起,通过实实在在的“笨功夫”,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做实干家,就能走好人生路、实现新跨越。(周荣光)


[责任编辑: 张睿]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