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的“成年礼”
内蒙古新闻网  19-04-16 15:33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春光渐好,传统的打马印生产活动在呼伦贝尔大草原拉开序幕。

  蒙古族打马印习俗由来已久。每年春季,牧场和牧户都会把1—2岁的小马打上各式烙印。依靠印记区别宗族、氏族以及个人家庭的牲畜,掌握小马数量,分辨马品优劣。打马印这一天,不仅是小马的“成年礼”,也被牧人们叫作马儿的“丰收节”。

  哈达图牧场上,50来个蒙古族汉子,先是横杆立马,将要打印的几百匹小马圈住。等马主人一声令下,顿时人喊马嘶、蹄声雷动。蒙古族汉子扬鞭策马,将圈住的小马分批赶至提前搭好的围栏里。

  十几位老匠人,按工序依次排在围栏旁,等小马或低吟、或嘶吼,或慢踏、或冲撞地穿过围栏时,大伙分工明确,动作麻利,剪鬃毛、剪马尾、烙马印,一条龙作业,一个打马印的完整工序也便完成,小马从此长大成马。

  带着成长烙印的马儿,在宽阔的草地上撒欢似的奔跑。此时,正是牧人挑选优质品相的马进行驯服的时机。他们依旧采用最原始的方法,甩出长长的套马杆,将充满野性的生马捕获、绊倒、骑上马背,让马随意奔跑、尥蹶子,尽情释放野性。在牧人与马的较量和驯服中,马儿总是臣服于比它更强悍的牧人,也从此会形影相随。

  近年来,哈达图牧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展马产业。利用旅游业激发、带动周边农牧民养马的积极性,增加马匹数量。目前,全场已养殖三河马、蒙古马超过5000匹。(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新军 实习生 金峰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巴菊媛]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