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大灌区之一;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这里是人间乐土河套灌区。
位于黄河内蒙古段北岸几字弯上的河套灌区,地面高程在1018米至1050米之间,地形总的倾斜方向由西南向东北展开,整体以平坡为主。从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巴彦高勒到包头东,黄河在巍峨的山脉与浩瀚的黄沙之间平缓流淌,灌区西与乌兰布和及保尔套勒盖灌域相连,东至乌梁素海以东苏吉沙漠,北至狼山,南至黄河,为一个扇形区域。
“水利兴、河套兴。”新中国成立后,河套灌区实施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1958年11月,总干渠开挖。1959年,三盛公水利枢纽开工建设。经过3年时间的艰苦奋战,在磴口县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之间的黄河干流上,一座18道孔洞、全长325.84米的拦河大闸巍然耸立。自此,河套灌区无坝自流、多口引水的历史归于终结,揭开了亚洲最大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的新篇章。
到1967年6月,总干渠土方开挖全线完工,通水至三湖河。年均约50亿立方米的黄河水经由灌区10.36万条、7级灌排渠(沟)道及河套水务集团供水管网的接力输送,日夜滋养着河套大地,为河套地区各行各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三盛公水利枢纽建成和总干渠通水后,河套灌区内的各类水利工程也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巴彦淖尔市陆续完成了农田水利配套、黄河堤防加固、排水改造等一系列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完成了灌排配套的第二次跨越,形成了密实的灌排工程体系。据统计,三盛公水利枢纽建成及总干渠运行以来,河套灌区累计引用黄河水3000多亿立方米,其中改革开放40年来引黄用水量达1923亿立方米;灌区灌溉面积由547万亩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的680万亩,到目前已形成近千万亩规模,牢牢夯实了全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的地位。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河套灌区粮食总产量由3亿公斤增加到31.35亿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51元增长到14476元。
秋到河套,金葵盛开,瓜果飘香,大地一派丰收景象。得益于河套地区得天独厚的引黄灌溉优势,得益于一代代河套人勤劳苦干、坚持不懈地去开发水利、兴修工程、垦田灌溉,故而才有了“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可以说,河套灌区是世界范围内人水和谐的典范之作。
(巴彦淖尔日报记者王月荣/文 巴彦淖尔日报记者 高晓龙 齐鸿雁 巴彦淖尔日报社签约摄影师 王联柱 张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