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上的非遗美食、校园里的非遗课堂、展馆里的非遗文创、公园里的非遗活动、舞台上的非遗演出……镶黄旗群众总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非遗之美。
近年来,镶黄旗深入开展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挖掘和合理利用非遗资源,以展示展演为抓手,取得了广泛影响和卓越成效。目前,镶黄旗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有“阿斯尔”一项、自治区级非遗名录的“火不思”等14项、盟级非遗名录的“查玛舞”等25项、旗级非遗名录的“奶食品文化”等37项,培养了众多传承人。今年是建党100周年,镶黄旗开展了一系列非遗进校园、非遗展演、申报等活动,让广大学生、群众在观赏过程中知晓、了解镶黄旗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全民知晓保护非遗的意识。
深入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月15日以来,镶黄旗文体旅游广电局组织“蒙古族骨雕”“察干伊德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前往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非遗进校园”宣传展览、展示、展演、展销、传授、培训、进社区、进景区、进乡村交流活动。活动以互相学习、传承传授为主,充分展示了镶黄旗奶食品文化、蒙古族骨雕等非遗项目,向大湾区人民全面展示和宣传镶黄旗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取得的硕果,助推“奶制品加工制造+旅游”“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扩大“奶酪小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
大力开展非遗展演活动。5月16日至23日,由镶黄旗乌兰牧骑、镶黄旗阿斯尔传承创新人才团队组成的巡演团到内蒙古乌力格尔厅、新疆博乐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斯尔”巡回演出,充分展示了“锦绣草原镶黄旗”深厚的文化旅游内涵。在温泉县巡演期间,召开了两地民间艺术交流学习研讨会,围绕两地民间艺术、民间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讨论和研究,助推两地文化交流、交融,推进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参观了温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及自然保护区,详细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以及取得的成效。
积极推进非遗申报工作。项目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最重要的方式,旗文体局积极开展非遗名录申报,组织指导和支持个人、机构申报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非遗(教学)传承基地。按照《关于评选2021-2023年度“全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通知》要求,重新申报了2021-2023年度“全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阿斯尔音乐之乡)。经过推荐申报、专家评审,镶黄旗“火不思进校园”实践案例被评为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非遗进校园”十大优秀实践案例。
(镶黄旗文体旅游广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