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妇女运动和妇女工作的丰富实践,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经验:
第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服从服务于党政工作大局,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的作用,妇女运动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二,必须坚持民族团结,带领各民族妇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妇女的根本利益,促进自治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边疆稳定。
第三,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妇女工作全局,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发展,使妇女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受益者,才能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实现妇女的全面发展。
第四,必须把提高妇女整体素质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长期战略任务,大力开发妇女人力资源,提高妇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才能增强妇女的发展意识,激发妇女的发展潜力,提高妇女参与发展的能力。
第五,必须坚持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协调合作,构建社会化开放式的妇女工作格局,才能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妇联协调、社会参与”的工作合力,共同做好妇女儿童工作。
第六,必须坚持“党建带妇建”原则,强化妇联组织自身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妇联干部队伍,才能切实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妇女群众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
小额信贷推动妇女创业致富
开展妇女小额信贷工作是推动妇女创业发展、实现增收致富的有效形式。内蒙古各级妇联组织能够充分认识做好小额信贷工作的重要意义,从1998年开始探索实施小额信贷工作,到2007年全区大范围推广,截止到2010年6月底,已经形成资金来源多渠道、贷款模式多元化、贷款方式灵活多样,具备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品牌工作。据统计,通过协调国有商业银行及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社,筹集政府扶贫资金、国内外捐赠资金,以及妇联自筹等形式,累计在全区发放各类小额贷款4.86亿元,扶持约10万名妇女发展适宜妇女生产经营的种植业、养殖业、流通及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以及对返乡务工妇女创业就业提供资金支持。小额信贷促进受益户户均增收1000至5000元,成为对妇女扶贫和促进妇女发展到村到户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通过妇女小额信贷的扶持,不仅激发了我区妇女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她们在发展生产中增强了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强的信心,转变了观念,开拓了视野,提高了技能,得到了实惠,走上了致富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开创妇女维权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自治区妇联不断优化妇女维权环境,坚持维权与维稳工作并重,积极参与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创了维权工作的新局面。
目前我区有262名妇联干部担任人民陪审员,陪审案件2123起,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随着维权工作重心下移,全区已建基层维权服务站1000多个,无家暴社区723个,为化解家庭纠纷和社会矛盾做了大量工作。今年自治区妇联加大指导力度,在全区妇联系统推广呼和浩特市受害妇女救助站的做法,指导尚未建立受害妇女庇护所(救助站)的盟市、旗县妇联结合实际,积极争取当地民政部门或其他资源的支持进行筹建,目前全区已建立受害妇女庇护所(救助站)18个,已为200余名受害妇女提供了临时“避风港”。全区旗县以上妇联普遍组建了维权志愿者队伍,目前全区已有7200多名由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和记者组成的志愿者活跃在妇女维权战线上,免费为妇女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及帮助。
多措并举推动女性进村 “两委”
我区以第七次村民委员会换届为契机,主动介入、多措并举,大幅度提高了女性进村“两委”班子比例,全面提升了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实践水平。换届后全区女性进村委会的比例为30%,较上届提高了3个百分点;村“两委”女性正职的比例为4.46%,较上届提高了3.4个百分点;妇代会主任进村“两委”的比例为92.93%,较上届提高了17个百分点,其中有3个盟市妇代会主任进村“两委”的比例达到了100%。
“全国推动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实践经验交流会”结束后,自治区妇联组织了4个调研组深入全区12个盟市的农村、牧区,就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实践活动进行了专题调研,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民政厅等部门就妇代会主任工资待遇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提交有关建议,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区“两委”中妇代会主任的工资待遇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基层妇代会主任的积极性。同时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民政厅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妇女参加村民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嘎查村级班子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出台了《农村妇代会换届选举工作方案》、《关于做好村妇代会主任进村“两委”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推动女性进村“两委”的政策规定,为农村妇女参政当选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家政服务业快速发展
自治区妇联把家政服务工作作为妇联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的重要工作来抓,以重基础、建规范、创标准、求突破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家政服务业在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区妇联系统组织培训各类家政服务人员16549人,安置就业11958人,扶持创办家政服务公司204个。
呼和浩特市百洁家政服务公司是目前呼和浩特市地区唯一一家员工制的家政服务公司。公司现有管理人员均为大学毕业生,服务员全部为进城务工妇女,平均年龄34岁,员工每月固定工资1000元,签订劳动合同率达100%,并为每位员工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一份,公司结合服务反馈信息及时进行技能再提升,没有拖欠员工工资现象,职工满意率达到95%以上。兴安盟妇联积极支持家政机构走品牌之路,加盟济南“阳光大姐”,成立了科右前旗“阳光大姐“家政服务培训就业中心,作为全区第一家成功引进济南“阳光大姐”品牌加盟企业,为全区家政服务业的提升带了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