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说过:“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而只有当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使妇女们充分把握自己的权利时,这真、这善、这美才会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社会也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内蒙古妇女第九次代表大会以来的5年间,各级党委、政府对妇女儿童事业更加重视,全区各级妇联组织围绕党和政府工作大局,在组织、引导、服务妇女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妇女儿童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全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促进妇女发展的社会合力进一步形成,妇女儿童发展的环境日益优化,各族各界妇女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投身改革发展实践,在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半边天”作用,全区各族各界、各行各业妇女的生活也因此更加精彩。
切实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让“半边天”生活得更有尊严
5年来,我区妇联组织积极配合自治区人大在区内外广泛进行立法调研,参与起草和修改法规草案,推动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两部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地方性法规,使我区成为第一个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全区各级妇联共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7251期,培训宣传骨干62万人。积极参与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目前全区旗县以上妇联全部开通了12338妇女维权热线,建立妇女儿童维权法庭、合议庭和适应牧区需要的流动法庭133个,家庭暴力投诉站、报警点762个,由7200多名由律师、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和记者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妇女维权一线。全区妇联系统每年接待和处理来信来访4000多件次,处结率达97%,为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积极推动出台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我区妇联组织与卫生部门共同实施了宫颈癌和乳腺癌“两癌”普查、母亲健康快车等项目,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等活动,为140万名妇女提供了免费体检和义诊。“春蕾计划”、“安康计划”、“恒爱行动”及“共享蓝天”等扶助贫困儿童、留守流动儿童群体的公益活动成效不断扩大,全区共募集“春蕾计划”资金3000多万元,资助春蕾女童5.3万名。
筹推进城乡妇女发展,让“半边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
5年来,我区妇联组织继续深化“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通过培训促动、组织牵动、项目拉动、示范带动,使城乡妇女创业就业、增收致富能力普遍增强。以小额信贷项目为重点,争取各类项目资金5.35亿元,带动25万名农牧民妇女增收致富。培育和扶持了2000多个妇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建“双学双比”示范基地5000多个,建立巾帼示范村135个,建立三八绿色工程基地1000多个,植树造林百万亩。创办妇女学校1600多所,成立妇女科技指导中心400多个,培训妇女400多万人次。以“妇女创业就业促进行动”为重点,为下岗失业妇女搭建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岗位安置平台。5年来共培训下岗失业妇女30多万人次,帮助20多万名妇女实现创业就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带来的冲击及我区就业形势的新需求,实施了“巾帼家政服务工程”,成立了自治区家政服务协会。2009年,全区共扶持创办了200多个家政服务公司,有18个家政企业被命名为自治区促进就业示范企业(单位),自治区妇联被评为全区促进就业先进单位。
以提高妇联组织和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为重点,我区制定并实施《2007—2010年全区妇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几年来全区各级妇联培训妇联干部、女干部9万多人次。抓住第七次村民委员会换届契机,主动介入、多措并举,将妇代会主任进村“两委”比例提升为92.93%,比上届提高了17个百分点。妇联团体会员队伍进一步壮大,在原有自治区女企业家协会、女检察官协会、妇女儿童研究会、工会女工委等团体会员基础上,成立了女法官协会、幼教工作者协会、小记者协会、草原母亲河艺术团、女子书画院、家政服务协会等,这些团体会员单位结合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为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引领妇女参与和谐文化建设,让“半边天”在共建共享中幸福生活
妇女,在社会中扮演着妻子、母亲等诸多重要角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区以提高妇女整体素质为目标,引领妇女参与和谐社会建设,让“半边天”在共建共享中幸福生活。
以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为载体,全区妇联组织先后组织开展了迎庆新中国及自治区成立60周年、纪念国际妇女运动100周年、迎奥运、迎世博等系列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成功举办两届草原母亲节、三届草原儿童艺术节。开展“和谐家庭创建年”活动,推出“歌唱祖国、赞美母亲”红歌演唱会、“巾帼情·和谐颂”大型文艺汇演、“和谐欢歌”全区家庭才艺展演、“家和万事兴”大型文艺晚会等文化活动,将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渗透、融合在富有创意的文化艺术活动中,夯实了各族妇女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为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边疆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制定并实施了我区《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不断壮大家庭教育专家、志愿者、工作者三支队伍,建立各类家长学校5000多所、家庭教育活动站8000多个、家庭教育基地3000多个,广泛开展“双合格”、“小公民道德建设”、“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家庭护卫行动”等宣传实践活动,推动家庭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教育环境不断优化。内蒙古妇儿中心培训专业发展到20多个,培训人数达到4000多人次,较好地发挥了少年儿童校外教育阵地作用。内蒙古儿基会多方筹资,积极争取项目,5年来筹集资金300多万元,为1200多名儿童办好事办实事。
妇女对外交流有了新拓展,我区女企业家参加了中韩妇女友好交流、中俄妇女文化周等大型妇女民间交流活动。首届内蒙古·台湾女企业家经贸合作论坛的成功举办,促进了海峡两岸妇女的交流和友谊。(记者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