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2日,来自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的留守儿童郭晨(右)在内蒙古图书馆通过网络视频与家人聊天。新华社记者张领摄
进城务工1年多的吴远清女士今年过了一个激动而又幸福的中秋节。去年,她通过电话向200公里外在家乡上小学的女儿送去中秋祝福,而今年的中秋节,她第一次通过网络和电脑屏幕,见到长高了不少的女儿。
22日上午,6位在呼和浩特市务工的特殊读者走进内蒙古图书馆,来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内蒙古分中心多媒体阅览室,通过共享工程的网络平台,与留守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的子女视频聊天。
当技术人员调试设备时,吴远清坐在电脑前,眼睛紧盯屏幕,一眨也不眨。没过多久,身穿浅绿色校服、梳着马尾辫、面带微笑的女儿甜甜通过电脑屏幕出现在吴远清面前。甜甜向妈妈做了个鬼脸,而吴远清却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她迅速用右手擦了擦湿润的眼眶,压抑着激动的情绪,用家乡话对甜甜说:“你咋过中秋节呀?”
“我和奶奶一起过,晚上吃团圆饭。妈妈,您多注意身体。”甜甜说。听到女儿的嘱托,吴远清又哽咽了好一会儿,她与女儿之间的对话因多次落泪而中断。
过了十几分钟,吴远清依依不舍地与女儿告别,把聊天机会让给了同村的另一位家长和孩子。
吴远清告诉记者,她从老家出来打工已经1年多了,在呼和浩特市的一家餐馆当厨师,只有过年才能回家住几天。为了节省开支,她每个月只往老家打两三个电话,与孩子的交流也非常少。
“这是我过完年后第一次与孩子‘见面’,她上六年级了,也长高了,能在中秋节与她‘团聚’,我非常高兴。”吴远清说。
据内蒙古图书馆馆长李晓秋介绍,今年的中秋节前后,全国各地共61.4万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举办了同样的活动,为留守儿童与他们外出打工的父母搭建了“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据统计,中国农村目前的留守儿童已超过5800万人,其中,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直接关爱,很多孩子在心理健康和性格发展方面出现偏差。
李晓秋说,此类活动将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今年内蒙古的共享工程中秋服务行动只邀请到少部分留守儿童及其家长,但今后将把更多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推广到更多地方。
据李晓秋介绍,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方面,内蒙古已建成1个分中心、101个县级支中心和5000多个乡镇级基层服务点,随着硬件设备和人才队伍的不断完善,各服务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将通过互联网和卫星等数据传输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让广大人民群众受益。 (记者于嘉 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