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做这项工作,这部分人可能还要继续骗取国家的救济,但查出问题后,却会被舆论推向风口浪尖,甚至剑指民政局失职。”包头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郄仁说,由于城乡居民财产核对平台尚未建立,核查家庭财产,家庭收入情况只能靠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等传统方式进行。虽然包头市近年来实行了“一个大厅,联审联批”的申报制度,但仍无法避免“骗保者”混入低保人群中。
“今年包头市成为国家级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试点城市,我们原本想借此机会肃清那些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人,但没料到工作刚一开始就遇到了阻力。”包头市民政系统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彻查“骗保者”有助于实现社会正义,但是担心枪打出头鸟的悲剧会发生在他们身上。
低保为何如此“好骗”?
包头市石拐区民政部门负责人表示,由于民政部门没有执法权,因此对于吕某他们只能暂作“停保”处理,至于是否要追缴之前发放的低保金,还要经相关部门研究后再做决定。
尽管包头地区对“最富低保户”还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惩治措施,但是这一现象却引起了人们广泛的议论。对恶意骗保者是否“一停了之”?骗保时有发生,为何屡禁不止?又是谁给恶意骗保者打开了后门?
在内蒙古一家事业单位供职的白香认为,低保是国家专为无可靠生活来源,生活贫困人员出台的救助措施,我们同情包头的吕某和妻子有病在身的现状,但他隐瞒家有6处房产的事实却是对公众的欺骗。她说,这种骗保的案例中,还总有人情牵绊,比如此前媒体曝光的江西的骆水贵,由于其子是当地民政局副局长,居然可以在死后两年多时间照领低保金,直到被人举报时管理机构才发现此事。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居民张海燕说,一个月几百元的低保金对富人解决不了大问题,但对困难的人来说则是雪中送炭。她说:“我们希望这项惠民政策能惠及到真正需要的人,更希望全国民政系统对低保能来个全面大清查,尤其要打击‘人情保’现象。”
“该享受低保的人费尽周折上不了低保,媒体却屡屡曝光开着奔驰拿低保的案例,我们得深刻反思这个问题。”内蒙古社科院首席研究员潘照东说,低保等社会保障政策是对“最少受益者”的眷顾,当然这种“倾斜”是责任政府的理所应当,但如果这个政策让本不该受益的人占有,则有失公平。
潘照东认为,骗保现象频现,一方面说明这些人诚信道德的问题,另一方面则说明政府监管部门失职。按理说,民政部门对低保认定和复核程序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关于低保的申领与审核,在很多地方都需经居委会、街道乡镇、区县等多重审核,而且,街道办事处等部门与居民最接近,对于他们的生活状态也应当十分清楚,为何眼睁睁地放不符合条件的人通过呢?居民的隐性收入或许难以掌握,但车辆、房产等大宗显性财产只要到相关部门调阅都会十分清晰。
内蒙古慧聪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献华认为,只要监管者切实履行好职责,尤其是基层工作人员需要大量的走村入户调查,就会大大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否则,所谓的公示、审批等制度形同虚设。尤其要让“骗保者”及失职者承担相应责任,才能从根本上起到威慑作用。此外,相关部门还要加紧完善低保制度,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申报的收入和财产情况进行核实的信息比对系统建设仍需提速,这也是低保救助、医疗救助、保障性住房以及其他社会救助项目公平、公正实施的重要保障。 (记者 邹俭朴 张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