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勃湾区目前有137家食品加工小作坊,这些小作坊在方便市民生活,解决一部分人就业问题的同时,由于存在滥用添加剂、无标生产等违规问题,加工出的食品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目前,因为没有地方性法规,监管部门对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监管成了难题。
按照国家规定的28大类食品分类,海勃湾区共有食品小作坊6类,其中糕点类加工小作坊84家,肉制品类加工小作坊35家,还有豆制品、食用植物油、淀粉制品等其他小作坊。这些小作坊大部分是租赁场所经营,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有16家。根据海区质监部门的调查结果,这些食品加工小作坊均未达到市场准入条件,普遍存在生产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具备必要的生产条件、产品裸露存放、人员素质低等问题,多数小作坊从业人员无健康证。
这些食品加工小作坊是小本经营,在设备、技术人员配备上能力不足,因此加工车间环境卫生不达标,产品做不到批批检验合格后出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自2009年《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开始实施后,卫生部门不再对食品加工小作坊发放卫生许可证,而自治区目前尚未出台有法律依据的监管办法,因此有关部门对小作坊的监管失去了力度。
海区质监分局的彭局长认为,尽管远远达不到市场准入要求,但食品加工小作坊将长期存在。因为,多数小作坊业主是下岗失业人员,小作坊是其家庭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一旦强制取缔,反而使这些小作坊从明处转到暗处,食品安全的风险将更加突出。
彭局长表示,必须尽快出台食品小作坊地方性法规,使治理小作坊有法可依。食品监管部门利用开业核准制度,由政府制定下发食品加工小作坊审核基本条件,对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生产条件,但尚有部分环节不符合要求的小作坊,提出整改措施,对基本无生产能力的地下作坊坚决取缔,对季节性、临时性食品小作坊实施开业歇业申报制度,才能规范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生产行为,大大降低其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 (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