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0月1日上午,内蒙古博物院举办了大型蒙古象棋真人演示,让更多的观众了解民族文化,也丰富“十•一”期间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蒙古象棋是草原文化中蒙古族独立传承的棋艺,蒙古语称“沙特拉”。蒙古象棋的某些走法与中国象棋相似,如“车”通行无阻,马走“日”字等,但是它也有着自己的特色,如马或驼不能直接做杀,一般不允许吃光对方,要给对方留一子等。它的棋盘是由颜色深浅交替排列的六十四个小方格组成的正方形,棋子也分白黑两种,共三十二个,双方各有一王、一帅、双车、双象、双马和八个小兵。不同的是,蒙古象棋把象刻成骆驼,把兵刻成猎狗的形象,增添了草原游牧生活的气氛和特色。对局时,白方先走,以后双方轮流各走一着,官长被对方将死,就算输棋,当双方都只剩下同色格的单骆驼,是为平棋。
内蒙古博物院邀请了中国人类学和民族学学会理事、内蒙古民族理论研究会理事、历史学博士孛•吉尔格勒教授为广大观众详细介绍蒙古象棋的历史文化及其与国际象棋的关系、游戏规则和棋子雕刻工艺,同时在巨大的棋盘上演绎真人对决,由两队讲解员扮演棋子,现场演示每一个棋子的走法。通过专家详细介绍和现场真人展示让广大群众更加直观地了解蒙古象棋,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内蒙古新闻网 刘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