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恐龙化石,宁培杰馆长手舞足蹈,骄傲自豪之情顿现于言表。
本网二连浩特讯 去过二连浩特恐龙化石博物馆的人都对那一块块保存完好的恐龙化石印象深刻,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化石的来历,以及凝结在其上的恐龙情结。
9月15日,记者走进“恐龙故里”——二连浩特,在探寻恐龙文化的印记中结识了一批对恐龙化石有着浓厚深情的老一辈工作者。他们不计得失、不论回报,将满腔地热情凝聚在恐龙化石上,用辛劳和汗水筑成了如今藏品丰富的恐龙化石博物馆。宁培杰馆长便是其中的一位杰出者。
五十开外的宁培杰馆长平实、和蔼,一身普通且有些泛旧的运动装,已守候恐龙化石27载。初见时双手沾满污渍,正埋头修理一个挖采工具,没有丁点儿的馆长派头。一谈到博物馆,宁馆长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儿,特别是提到84年到86年建馆初期,宁馆长双眼炯炯,手舞足蹈,骄傲自豪之情顿现于言表。记者也由此了解到另外一番别样的恐龙文化情。
自二连盐池一带发现恐龙化石,受到了相关领导的重视,但84年建馆初期,苦于人力财力紧张,又缺乏古生物化石知识,整个博物馆包括宁馆长在内仅有三名工作人员,去完成化石的采挖、征集、保存、展出等一系列工作,且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遇到的一切困难,甚至要骑自行车到几公里外的取沙现场寻找化石标本。因为没有得力的挖采工具,宁馆长三人只能想办法间接获得。为收集恐龙化石,起初,宁馆长等人要先与取沙工人“混熟”,从他们工作地捡取化石。时间一长,工人们不让了,捡了化石放自己兜了。宁馆长他们又想出一招,带一些旧报纸杂志到取沙工地阅读,故意表现的津津有味,工人们被载有大量信息于故事的报纸杂志吸引了,主动拿着捡到的化石要求换报纸杂志,宁馆长三人乐了。但好景不长,工人们很快发现化石的价值,不愿换报纸杂志了。发现恐龙牙齿等重要化石,宁馆长他们只能拿出自己也舍不得抽的香烟与工人们换,一支一换,一包一换,直到到来的整条一换。再后来,宁馆长继续变换战术,采用奖励等迂回手段征集重要化石……一块块散落各处的恐龙化石就是这样被收藏,形成了如今大量的博物馆藏品。
“每个人都需要工作,我热爱我的工作,我做起来得心应手”,宁馆长朴实的话,却透射着他不平凡的化石情,也映射着二连不平凡的恐龙文化印记。 (内蒙古新闻网王晓、哈丽琴、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