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中京工业园区,整齐的厂房鳞次栉比,东方万旗、飞雁羽绒等24家轻化企业坐落其中;步入八里罕酒业园区,顺鑫宁城老窖车间各条生产线繁忙有序,这里已有12家酒类企业落户发展;踏进汐子工业园区,此起彼伏的机器轰鸣声和日渐增多的厂房传递出蓬勃的希望……截至9月末,赤峰市宁城县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5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10.1亿元,同比增长52.3%。
促转型:“三业”主导多元支撑
随着投资15亿元的综合利用焦炉煤气联产100万吨缓控释肥项目落地建设,宁城县三大产业之一的化工产业又增添了一名生力军。目前,以化学肥料、煤化工、染料化工、玉米化工为主的化工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化工产业是我们发展的潜力所在,到‘十二五’末,整个产业有望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该县分管工业的副县长介绍说。
近年来,宁城县高度重视工业发展,把“工业强县”作为主战略来抓,进一步明确了“三化互动、工业优先”的发展思路。按照“立足优势培育主导,打造龙头提质扩量”的原则,重点发展并形成了以食品饮料加工制造、黑色金属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为主导的“三大产业”。到今年9月底,“三大产业”销售收入已达到104.2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94.7%。同时,为避免“一产独大”,实现工业“多条腿走路”,在确保“三大产业”成果巩固的基础上,着力培育新兴产业。目前,建材、服装、机械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在宁城大地正如朝阳般升起。随着一批项目相继入驻,宁城由此构建起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
“重点培育超百亿元产业3个、超五十亿元园区5个、超十亿元企业12个”,这一被列入工业发展“3512工程”规划的目标源于依托优势产业的充分自信。为确保规划的落实,县里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随时督查、定期调度。根据规划,到“十二五”末,宁城要实现工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的目标。同时,工业所占GDP比重将达到50%以上。
谋布局:“一区七园”落子盘中
2010年10月,自治区首家固体废物加工利用园区———宁城再生资源产业园区批准设立,标志着宁城工业布局“一区七园”的构想初步完成。在不断深化认识县情的基础上,宁城县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构建经济发展平台,“一区七园”便是结构调整布局谋篇中应运而生的杰作。而这个高瞻远瞩的布局,无疑为宁城工业的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我们加大力量建设工业集中区,就是要放眼长远,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规模效益。”县委书记赵富说。自2003年以来,宁城县累计投入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10亿元,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如今全县已形成以宁城经济开发区为统领,中京工业园、汐子工业园、机械制造产业园、再生资源产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塞飞亚食品工业园和八里罕酒业园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一区七园”工业发展格局。所有新建项目全部按功能定位进驻相应园区,严格执行规划环评,实施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目前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已达55户,值得一提的是,轻化、机械、建材、固废处理等产业正产生集聚效应,食品、饮料、化工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