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他把一个矛盾纠纷不断、人心涣散的上访村治理成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
16年,他使一个年人均收入500元左右的贫困村发展为年人均收入达9800元的富裕村、自治区新农村试点村。
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扎兰屯市达斡尔民族乡满都村党支部书记刘廷江。
满都村是个以达斡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村。一度,村民半数以上是贫困户,村集体背负30多万元的外债。1995年,44岁的汉族汉子刘廷江在乡亲们的热切期盼中,走马上任当上村党支部书记。他在自治区率先实施党员责任区工程,安排60名有能力的党员对全村434户农民进行包户,划分党员责任区,此举让全村连续16年未出现一例上访事件。
推广科学种地,着实让老刘花费了不少心思。村民们习惯了种植玉米、大豆、谷子老三样,年复一年,种地靠人,收成在天。刘廷江大胆引进高产大豆品种。当年,试验田大获丰收,亩产高出普通品种70多公斤。如今,村民每年的土地经济收入是刚分田到户的8倍。
为扩大村民的增收渠道,刘廷江号召大家饲养奶牛。他先是为8户村民每户贷款2万元买奶牛,结果一年后仅用卖牛奶的钱就还清贷款。为给更多的养牛户申贷,刘廷江东奔西走,当年解决政府贴息贷款128万元。奶牛买回来了,可是,贫困户贷款没有抵押物,怎么办?刘廷江瞒着媳妇把房本拿出来抵押。现在的满都村有417户养殖了奶牛。去年,村里牧业人均收入达5300元。
村民富了,刘廷江开始琢磨如何壮大集体经济,为村里公益事业提供支持。为了跑项目、为村里办企业,他成了上级包扶单位和业务部门的常客。满都村先后建起酒厂、砖厂、豆油加工厂等村办企业。2005年,还在全市126个村党支部中率先建起农民网吧,让农民足不出户就找到增收致富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