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激起周边艳羡
“中国成功完成宇宙对接令人艳羡”,韩国《中央日报》以此为题的文章代表了周边国家看待中国航天进步的一种态度。文章说,中国的宇宙空间对接是值得庆祝的,但一想到我们韩国的状况,心里并不好受。我们在独立发射卫星方面一点起色都没有,随着依靠俄罗斯技术的“罗老号”运载火箭一次次发射失败,韩国对宇宙开发的期待都大大降低了。比起拥有100多颗人造卫星的中国和数十颗人造卫星的日本,我们仅有4颗。虽然与人口、经济实力有着巨大差异的国家正式展开宇宙开发竞争是不明智做法,但至少应该拥有独立发射卫星这样的最基本的能力。
“日本也需要长期空间发展战略”,日本《读卖新闻》以此为题的社论也流露出紧迫感。该社论称,中国发射首颗卫星的时间比日本还晚两个月,但如今已能掌握交会对接技术,与美国、俄罗斯比肩。其军事意义在于中国已有能力在近地轨道精确发射导弹,并对卫星的位置和速度做出调整。在未来中国有可能独占宇宙空间并引起国际社会担忧的背景下,日本还没有制定宇宙开发的长期战略,面对空间能力迅速增强的中国,日本需要与美国等国家紧密携手,加强警戒。
与日韩媒体相比,多家俄罗斯媒体连日来对中国空间技术与俄罗斯的相似性更感兴趣。俄新社认为中国建设空间站的轨迹与苏联相似,但凭借宏大的计划,“小兄弟将追上老大哥”。
“在不久的将来,美国宇航员和中国航天员应该手拉手在外层空间工作”,美国“大想法”网站说,美国国会应该推倒阻碍中美空间合作的墙,而不是嫉妒中国人的“太空之吻”。在最近两天的美国媒体上,中国人开通太空邮局的消息引发颇多关注。美联社称,此举是对苏联人上世纪70年代设立太空邮局的效仿,后者的邮局至今仍然在发挥作用。CNN说,在“脸谱”、电邮、推特等社交网络流行的时代,收到别人寄来的明信片会有强烈的感染力,而中国的空间邮政服务会把这种感染力提升到新高度。(本报驻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记者纪双城 陶短 房青木 李珍 本报记者刘畅 汪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