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门禁改变的生活
在包钢炼铁厂工作的小康是一名普通工人,但开私家车上下班已经8年了。小康家住青山,由于包钢的通勤车不路过他住的小区,门禁后他只好改骑自行车上下班,每天路上2个小时,“骑车子骑得汗流浃背。”夫妻俩都有车,小康自己30多万的车只能放在家里。他所在的班组一共12个人,其中就有4个人有车。小康说现在天气还算暖和,等冬天下雪就只能休假或者考虑以后在昆区买房子了。
在包钢西创工作的小潘原本也是有车一族,现在由于在包钢开辟的两个停车场没有停车位,汽车也只好放在家里,每天骑电动车上下班。她说“太不方便了,希望增加停车位”。
包钢炼钢厂的小刘没有车,但每到冬天,她就会和几个同事包一辆面包车上下班,一辆车能坐7个人,车费一人一个月120元。她说,门禁后,很多人就不准备包车了,因为包车只能坐到停车场,还需要摆渡进厂,像她这样倒班的工人不仅时间受限制,而且很麻烦,她准备天冷了坐通勤车上下班。
10月27日,包钢全面实行门禁的第一天,早8点,在包钢机总门岗外聚集了几百人,他们都是在包钢厂内打工的民工。一位民工说他在凯捷工作,没办下卡来,准备等包工头结完工资就不在包钢干了。10月31日一大早,机总门岗外仍有几十人在等待,一个年轻的民工说已经花了50元钱办卡,正在等着里面把卡送出来,他们才能进去干活。
包钢有在职职工4万多人,但每天在包钢厂区工作的临时工、长期工也数量庞大。凯捷公司的王先生负责召集民工干活,他说,他负责的薄板区一个月至少有10-12次的定修,最多时需要130个民工干活,虽然民工干的都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力气活,比如清灰、刷油、挖沟等,但正式工不愿意干这些又脏又累的活,只能雇民工。包钢门禁后规定民工进厂也需要办卡,而且一人一卡,人卡相符,但民工干活的自由度很大,“想进来干活的不一定有卡,有卡的不一定到时能来。”10月28日,他需要召集60个民工干活,可只来了47个,还包括有来取卡的,连他也不能确定这些取了门禁卡的民工以后还能不能来干活。王先生说包钢大多数厂矿都雇有临时工,仅薄板一厂每天就有2000多临时工,而包钢每天大约需要15000多名民工。
酝酿已久的改革
围绕门禁的是是非非几乎掩盖了包钢从几年前就开始进行的一项管理改革。其实门禁不过是包钢主厂区封闭管理系统中的一项而已。
包钢主厂区封闭管理系统包括四个子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电子围栏系统、门禁系统和车辆管理系统。包钢视频监控系统和电子围栏系统在2008年投运。此次开始运行的是门禁系统和车辆管理系统,并被统称为“门禁”。
远看,早在5、6年前,全国各大钢铁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实施了主厂区封闭管理系统。近看,一机、北重、啤酒厂都实施了封闭式管理。
门禁管理势在必行。
包钢是个生产经营单位,每天进出人员、物资无数。
包钢50多年来始终不是一个封闭的大院,与周边企业甚至乡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门禁管理必然是个大工程。
包钢有48000名职工,每个人考虑自身的实际利益就有48000个诉求。
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在“以人为本”的招牌下,门禁能否做到“求同存异”,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双赢?
11月1日,包钢集团管理部部长胡静接受了记者采访。胡静说,包钢从酝酿到实施门禁管理经过了比较长时间的考察,分析利弊,统筹规划和征求意见,所以,门禁的实施分成好几个阶段:9月29日在热电门岗预试运行,11月1日至11月30日,门禁系统管理全面试运行,12月1日,门禁系统管理才正式实施。但公司管理层也意识到,无论方案制定多细致,在运行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无论是预运行、试运行还是正式运行,包括摆渡车和通勤车的站点和时间的设置,始终都在征询二级厂矿和职工的意见,包括集中书面意见和实地查看,这也是包钢第一次就一项制度的实施如此大范围如此细致地征求意见。
无论是记者的采访,还是包钢职工在网络上的抱怨,其实大家关注的焦点都在私家车辆的被禁止入厂。
有职工认为“(门禁)侵犯职工合法权益,侵犯路权。”
有人在网上发帖“处级的车可以进厂,科级的可以进停车场,工人怎么了,工人就应该受罪?”还有职工写了首打油诗“……只有处级以上者,才能开车进厂区。工人你还别生气,谁让你们级别低。你们也都开上车,咋还和咱有差异?”
针对职工不满处级干部的私家车被当作公务车放行厂区的问题,胡静倒毫不避讳地以自己为例,她说“我有时很想骑自行车,但不行,必须开车。出去开会办事不能总调车,不方便,也不能老蹭别人的车,下去调研还得带上没有车的同事。”
心理的不平衡可以理解,理解之外就要解决。记者采访的工人几乎个个都很支持门禁,也都认为“势在必行”,但也有工人说,“我们不是一定要开自己的车,如果有更好的办法,我们也愿意把车钱、油钱省下来。”
势在必行的门禁
集团管理部部长胡静说,很多职工对门禁管理的第一反应就是受到限制、约束和不方便,但实施门禁和提高职工生活水平并不冲突。
包钢从当初的100万吨到目前的1000万吨,产量飞跃增长,但场地空间没有变化,“十二五”期间包钢经济规模还要扩大,要打造成为收入超千亿元企业,厂内物流压力很大,大车、公务车、私家车甚至出租车都随意进出包钢厂区,道路不通畅、交通拥堵对包钢的生产有巨大的影响,所以“不能说交通拥堵是政府的事情,在包钢厂区就是包钢的事情”。
胡静说,实行厂区封闭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出入厂区的人员和车辆实施严格管控,一方面是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是遏制物资流失。
据包钢保卫部田俊厚介绍,门禁前,每日进出包钢的小车有6000多辆,大车10000辆以上。从实施门禁之后这几天的情况来看,大车数量没有变化,但小车明显减少,一天也就六七百辆,另外社会闲散人员现在也没有办法进入厂区。
田俊厚说,包钢2008年安装了视频监控和电子围栏系统后,不仅金属平衡率大大提高,连零星的个人偷铁行为也成倍降低,厂内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也明显下降。
实行门禁是大势所趋,越晚实行阻力越大。胡静说,据统计包钢现在有10000辆私家车,她设想,如果早几年就实行门禁,没有这么多的私家车,阻力也许没有现在大。
门禁后产生的问题如何解决?
包钢的办法就是设置停车场、接驳摆渡车、增加通勤车。但问题似乎依然很多。(策划傅民 李艳诚 文/记者范思慧 图/记者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