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全球鹰”无人机时刻窥伺伊朗动静。
远程轰炸、巡航导弹打击,是美军现代战争最主要的打击手段之一。图为今年3月,美国海军舰艇向利比亚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
美军在海湾驻扎的航母战斗群虎视眈眈。
第3篇:两面手
两伊战争爆发,美国态度微妙,操纵军火使双方两败俱伤
在世人眼中,美国与伊斯兰共和国势同水火,然而在行之不远的两伊战争中,美国并没有全力支持伊朗的对手——伊拉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甚至把矛头从伊朗直接转向了伊拉克。美国究竟想得到什么呢?
伊朗新政权建立后,并不亲近前苏联,而是采取了“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的政策,尤其视美国为“大撒旦”,清除西方影响成为其加强自身信仰的一部分。1979年11月4日,在霍梅尼支持下,伊朗学生占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扣留52名使馆人员作为人质,强迫美政府引渡流亡的巴列维国王。人质事件发生后,美国冻结了伊朗政府在美的95亿美元资金,并于1980年4月宣布与伊朗断交。
当时,考虑到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形势和美国人质的安全,卡特政府还不敢对伊朗实施全面军事打击,最后听从军方意见,派遣突击队试图营救,最后行动失败,美国丢尽了颜面。
恼羞成怒的美国政府,随后加紧了对伊朗的封锁和打压,据称还默许伊拉克对伊朗开战。但美国并没有从中得到好处。伊朗政府鉴于形势紧张,巴列维国王已病死于埃及,最后经阿尔及利亚出面斡旋,于1981年初释放人质,美国遂也基本解冻伊朗在美的国有资产。
美国同伊朗进入相互敌视的状态后,在中东的政策仍然是维持多种力量的平衡,不允许任何一国独大。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美国态度微妙:当伊朗招架困难时,里根政府曾秘密允许通过第三方间接向伊朗军队输入一些原来美制武器的零配件,为此,还闹出了“伊朗门”丑闻。进入1987年后,伊拉克支撑战争已感吃力,美国又出动海军到波斯湾暗中支持萨达姆一方。伊朗政府两面受敌,不得不同意停战。
两伊战争结束后,1990年8月,伊拉克出兵占领并宣布吞并科威特。美国认为萨达姆向东打垮伊朗的计划失败,又要南下科威特、沙特,建立新的阿拉伯大帝国,这种囊括整个波斯湾产油区的计划是对它最直接的挑战。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国人没有达到目的,于是又于2003年发起伊拉克战争,一举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消灭萨达姆后,伊朗问题便突显出来。在全球能源紧张加剧的情况下,伊朗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与美国战略利益的矛盾更加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