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国家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就把呼包鄂、呼包榆(包括鄂尔多斯)作为未来十年全国的重点开发区,培育成全国重点的经济增长极,任务是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而在新一轮的西部开发规划中,又把呼包银作为西部开发的重要区域,后来讨论时又改为呼包银榆的规划。可见,在全国未来的生产力布局中,这个区域将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正是看到国家在西部地区经济布局的机会,内蒙古趁机将自身的区域规划与国家的区域规划衔接起来,推进呼包鄂一体化。在内蒙古“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呼包鄂城市一体化进程,大力培育以呼包鄂为核心的西部城市群。
同时,内蒙古还提出建设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为呼包鄂发展提供支撑。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认为,要推动呼包鄂进一步率先发展,统筹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就必须打造以呼包鄂为核心的西部经济区。而打造西部经济区,必须要着力打造沿黄沿线经济带,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互补才能协同发展
呼包鄂三个城市这些年发展比较快,各自的发展水平都比较高,一些人均的经济指标在全内蒙古都是排在前列的。三市既有一体化的需求,也具备了一体化的条件。
三个城市各有特点,呼市是自治区的首府,政治、文化、科教、商业中心;包头是重工业基地,以冶金、稀土、能源为主的重工业中心;鄂尔多斯是国家新兴能源城市,发展速度最快。
由于交通条件大大改善,三个地区相互的经济联系增加了,产业、社会发展方面相互的需求也增加了。以能源、原材料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鄂尔多斯,在下一步的持续发展、转型发展中,对呼市的科技、教育资源的需求增加,而呼市、包头的发展对鄂尔多斯能源的需求也逐步提高。
姜月忠认为,各个城市政府、百姓肯定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表达,这将存在一个博弈的过程。既然要讲一体化、协调发展,就要产业上各有特色,要互补,才能协同发展。而“鄂尔多斯奇迹”实际上离不开包头、呼市的支持。
虽然呼包鄂三市各有特色,可以进行优势互补,但是具体操作还存在难题。此外,产业上三市也存在同构现象。
“现在一体化是目标,各自为政、各自发展是主导,所以各有各的招数,都要招商引资,只要能提供政绩就行。”姜月忠告诉记者,三个城市在产业上都在发展高耗能产业,都搞电厂建设、机场建设。
去年奇瑞汽车打算在内蒙古投资,从呼市谈到包头,最后到鄂尔多斯落地。头一天呼市给一个价码,第二天包头再给一个更便宜点的,到了鄂尔多斯比前两家都便宜,就这样落户鄂尔多斯。
在呼和浩特金川开发区一个园区中,不仅有伊利这样的乳品企业,还有高耗能重污染企业和药材企业。虽然三个城市发展定位很明确,但最后一到执行的时候,都是项目为导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