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城市产业结构雷同性比较强,所以一体化难度挺大,谁也不服谁。”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赵海东说,“我觉得呼包鄂能不能一体化,关键在于如何让这三个城市雷同性的产业结构变成互补性的产业结构。”
落实制度建设
区域一体化发展,一般都会有一个龙头起带动作用。而呼包鄂三市一体化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三个城市要一体化,没有一个能辐射带动周边的城市。现在呼包鄂三市并驾齐驱,谁充当龙头都很难,而且三个城市之间还在争项目。
姜月忠认为,三个城市有冲突是正常的,这就需要解决矛盾的机制,而区域发展离不开改革、离不开制度建设。虽然市场的力量能带来三个地方的繁荣,但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一系列问题:产业同构、资源浪费、建设不协调,最终还是需要整合机制。他曾经提交政协提案呼吁成立内蒙古区域协调发展办公室,因为内蒙古是区域不平衡最突出的省份,没有区域协调机构,无论是呼包鄂一体化,还是东部盟市搞合作,总靠自治区主席来牵头组成临时机构是不合适的。
内蒙古自治区经信委在做“十二五”内蒙古工业园区规划的时候,希望每个园区定位清晰,但最后没做下去。参与规划起草的赵海东告诉记者,这个规划初衷非常好,经信委也发现工业园区有很多乱象。但经信委只管工业项目,与各地政府之间没有管辖关系,而且项目立项的时候发改委还要签字,最终这项规划不了了之。
呼包鄂一体化,从长远角度讲对三市都有利。三个地区虽然各有优势,但是劣势也很明显,包头以工业强市的面貌出现,但面临着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型的问题;鄂尔多斯作为一个资源强市,也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而呼市作为首府城市,工业经济一直没发展起来。三个城市只有协调发展才能走上健康的轨道,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机构就是迟迟建立不起来,三市走向协调发展的道路还是很艰难。
姜月忠认为,单纯资源开发肯定是死路,内蒙古是个封闭地区,未来的出路还是改革开放。他强调,改革开放需要制度建设落到实处。
朱晓俊向记者透露,呼包鄂一体化规划的编制工作是逐步在往前走的,自治区领导也非常重视,下一步怎么改还没有具体信息。不过,在呼包鄂一体化的规划中,也提出专门设置行政机构来管理、协调一体化工作。规划如果通过,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据《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