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穿皮裤戴头盔 骑着摩托被狗追
 

  身穿厚棉袄、皮裤,头戴头盔,肩上交叉挎着摄像器材、装着笔、本、水壶的小军挎,摩托车后面驮着的褡裢里装着洗漱袋、摩托车备胎和修理工具。这是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文化“侦探”宝力道的装束。他说:“因为一年有半年多时间都要下乡,所以这些东西都得带齐,牧区的路不好走,摩托车不知什么时候就坏了,有时路上一个人都碰不到,只能自己想办法。”

  今年55岁的宝力道是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文化馆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从2005年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工作开展以来,他就奔走在全旗6个苏木、60多个嘎查,确定项目及传承人,开展调研、汇总和摄影摄像工作。初冬的牧区已经非常寒冷。11月23日,宝力道骑着摩托车在去往包日浩特嘎查的沙路上艰难行进着,“我要去给一位非物质遗产传承人拍摄申报工作需要的2寸照片。”

  记者看到,宝力道的褡裢上有很多小洞,他笑着说:“这些都是路上遇到的狗咬的。在牧区经常能碰到狗,但是我还没被咬伤过,只是褡裢经常被咬坏。”

  自从踏上这条探访“非遗”之路,宝力道已经骑着摩托车走了27000多公里路。“传承人大都住在偏远地区,有的岁数很大,独自一人居住,有的没有电话可联系,为了留下他们的影像资料,就得一次一次去。”6年来,他调查了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冰上阿日嘎、阿日本苏木婚礼、祝赞词等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记录了6本厚厚的基础材料和调查日记。

  既没有名利,也没有回报,身边的人不理解,“宝力道你已是快退休的年龄了,为何还要这样拼命干?”宝力道说:“这是我热爱的事业,我乐意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宗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一定要尽全力把保护工作做好。”(本报记者胡芳)

[责任编辑 王美花 ]

奈曼版画受欢迎
在守护中传承
呼伦贝尔多地气温...
表彰爱民模范
供需见面会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千年荔枝树巨型根雕亮相
动物的销魂睡姿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2011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