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当猪倌的“白领”
 

  12月初,记者走进通辽市奈曼旗沙日浩来镇宝贝河嘎查一处野猪养殖基地,基地老板赵磊正在和饲养员一起给野猪调配营养午餐。随后的交谈中,我们惊讶地得知,大学毕业的赵磊养野猪前竟然是个年薪10万元的白领。

  “看出来了吧,野猪比家猪顽皮得多,正是这种野性,才使它们的肉质更加美味可口。我从东北林区引进了长白山纯种野公猪、后备公猪,从黑龙江农科院引进33头繁育母猪和20头后备母猪,采取圈养加散放的方式养殖。养猪场里专门留有活动场地,合理安排散放养时间,保持野猪原有的自然习性,才能确保野猪的肉质纯正。”谈起野猪的习性,赵磊滔滔不绝。

  2006年,赵磊从内蒙古工业大学毕业后,被呼和浩特市一家大企业聘为区域销售经理,年薪10万元。然而,2008年,他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辞去了这份高薪工作,回乡养起野猪。谈起这个选择的初衷,赵磊说:“家乡人不少还在靠天吃饭,很多剩余劳动力整天闲着没事做,我就想在家乡做点实事,干好了还可以带动乡亲们创业致富。”

  然而,放弃城里的体面工作回家当农民,赵磊的决定遭到全家人的极力反对,但他硬是顶住压力,认准这条路执着地走了下去。

  记者看到,赵磊的野猪场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管理却非常规范。赵磊的办公室里,特种畜禽养殖、特种畜禽销售等相关许可证一应俱全。他还聘请了专业兽医和饲养员,专门负责野猪的防免疫、饲养和管理工作,并实行人员定岗定责。

  去年底,赵磊的野猪繁育基地野猪存栏515头,出栏销售额达60多万元。“别看现在干得有些模样了,过程很是艰难,咬了多少次牙才坚持下来。但这次创业带给我的收获非常大。”32岁的赵磊脸上透着坚定:“下一步,我准备建一家肉食加工厂,采取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模式,由基地提供种猪和饲养技术,带动乡亲们共同养殖野猪。”(记者 胡芳 实习记者 张健 通讯员 胡建国)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冬季到内蒙古大兴...
农家院里尽显丰收...
学习安代舞
农家书屋为农民“...
严寒中的不冻河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农闲时节增收忙
最“柔软”的挂历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2011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