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进一步扩大向沿海地区的开放,加强同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横向联合,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快产业转移园区和基地建设,拓展合作方式和领域,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积极扩大向全国各地的开放,主动加强同各省区市的联系,全面推进经济、技术、文化及社会事业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更好融入全国发展大局。进一步加强投资创业环境建设,以开发区、园区和主要城镇为重点,有效改善基础设施环境、政务服务环境和商务配套环境。
以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为目标,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要抓住满洲里、二连浩特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巩固与俄蒙的合作交流,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努力将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要加强与俄蒙在矿产资源开发、木材加工、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合作,鼓励和引导企业到俄蒙直接投资。加快满洲里、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加强重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中俄、中蒙边境自由贸易区或保税区,促进加工贸易向口岸城镇转移。搞好进口资源落地加工,推动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扶持边贸企业做大做强,扩大本地产品出口比重,提高口岸出入境货运能力,发展壮大口岸经济。组织实施好与俄蒙的重大合作项目,进一步加强民间友好往来,深化文化、教育、卫生及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在重点做好向北开放的同时,必须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扩大对外开放。要继续巩固俄罗斯、蒙古、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大力开拓中东、中亚、南美、非洲、东欧等新兴市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扩大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出口,鼓励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国内紧缺物资进口。利用外经贸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资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主动承接符合产业政策的加工贸易转移,建设呼和浩特、包头、通辽、满洲里和二连浩特等加工贸易示范基地,扩大区内企业加工贸易市场份额。稳步开放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鼓励企业到境外设立采购、分销、研发、物流、金融等服务机构。
三、加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
科技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我们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人才环境,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关键领域技术创新。把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态保护、民生改善有机结合起来,以原始创新为基础,以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技术跨越带动经济跨越。紧扣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和制约长远发展的科技难题,集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各方面力量,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启动实施一批高技术产业化工程,开展煤化工、冶金、稀土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先进装备制造和现代农牧业等领域科技联合攻关,攻克一批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制一批具备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产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品牌,努力在更多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强化创新载体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园区和城市为载体,建设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科技创新和扩散的重要载体。发挥呼和浩特、包头科技资源集中的优势,建立科技改革与创新试验区,建设创新型城市。围绕优势特色学科和重点产业领域,加强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新增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20家。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构建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开展符合科技企业特点的金融制度、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创新需求,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加快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引进。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要按照建设人力资源强区要求,实施“草原英才”工程,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造就一流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科技创新团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区内培养和国内外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培养体系。优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建设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工程、重点学科、重点科研项目,培育和引进百名左右科技创新领军人物、若干名能够进入“两院”院士行列的科技创新人才。加快实施人文社会科学英才培养工程,遴选百名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进行重点培养。
优化创新环境。保持财政对科技经费投入的稳定增长,合理运用政府资金,鼓励全社会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可持续的科技投入体系。深化科研经费管理、科研成果评估奖励制度改革,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加快产业化步伐。整合科技资源,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建立各类产学研战略联盟。继续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大型企业的科技合作,形成开放合作的研究开发体系。深化技术开发类院所企业化转制和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大力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和完善推动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体系,切实保护知识产权。积极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