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经济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先富帮后富”破解区域协调发展难题
内蒙古新闻网  12-02-01 08:56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近1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速突飞猛进,但光环之下亦有“短板”——其东部几个盟市与西部煤炭资源富集地相比,经济实力悬殊逐渐在拉大,特别是地处东部一偶草原深处的兴安盟,各项经济指标连年在自治区12个盟市中“垫底”。

  数据显示:在中国地级以上城市2010年GDP排行中,人均GDP达136203元的鄂尔多斯市,排名第二位;兴安盟人均GDP为16203元,只是鄂尔多斯的一个“零头”,排在第253位。

  同时,鄂尔多斯市地方财政收入达538亿元,是兴安盟22亿元的24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是兴安盟的2倍多。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2010年8月决定让鄂尔多斯市“对口支援”兴安盟,帮其实现“跨越式”发展。一年多来,这两个分别地处内蒙古东部和西部、相距1500多公里的盟市之间,刮起了强劲的“帮扶风”。

  在兴安盟行署所在地乌兰浩特市街头,市民告诉新华社记者,市内多年来只有一座立交桥,如今在鄂尔多斯市支援下,又有两座大型立交桥矗立繁华要道,给人们的出行提供了许多方便;街头行驶的数十辆大型公交车,都是鄂尔多斯市赠送的;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一个个在建项目也将陆续竣工。

  据介绍,鄂尔多斯市财政计划拿出15亿元帮助兴安盟改善重要民生和重大基础设施,所确定的24个项目已开工18个。

  家住乌兰浩特市、今年26岁的于天池,去年3月参加鄂尔多斯市在兴安盟的用工招聘会,被一家百货公司聘用。如今,她已担任公司主管,月薪5000多元。

  像于天池一样受聘在鄂尔多斯市工作的兴安盟年轻人已有3000多人。鄂尔多斯市已成为兴安盟最大的劳务输出基地,眼下,兴安盟许多青年纷纷背起行囊赶赴鄂尔多斯“上班”。

  鄂尔多斯市不光财政直接拿钱为兴安盟的民生“输血”,更注重为发动企业为基础十分薄弱的兴安盟工业“造血”。

  “如果没有对口支援,我们这个企业不可能起死回生。”坐落在乌兰浩特市的内蒙古圣华新药业公司生产经理李凤彪说,他们这个新型原料药加工企业2005年建成3个月后便因资金短缺而停产。去年鄂尔多斯乌兰集团率先购买了企业股权,两天之内还清了企业1亿多元外债后开始恢复生产。

  目前,企业已收购了当地农民2000万公斤玉米,生产了2万吨高纯度医药级无水葡萄糖,还安置了像他一样的350多名原企业下岗职工重新就业。

  在鄂尔多斯市各大企业“出手相救”之下,兴安盟的传统酿酒、绒毛加工等企业相继被“盘活”。鄂尔多斯市已发动当地企业财团与兴安盟签订了5大类共37个支援合作项目,总投资达1200亿元;目前除19个已开工项目外,其他项目正在紧张进行上马前的准备工作。

  记者在乌兰浩特市区南侧的工业园区看到,化肥、PVC、钢构、冶金、物流、服装加工等鄂尔多斯企业纷纷入驻。这些企业填补了兴安盟许多工业的空白,也正在使乌兰浩特市城区面积迅速“长大”。

  对口支援所带来的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使得多年沉寂的兴安盟“人气”大增。其中,鄂尔多斯市先后组织了400多位企业家前往兴安盟实地考察、洽谈项目,为此两地专门增开了支线航班;去年,乌兰浩特机场旅客吞吐量比上年增加40%,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60%。

  兴安盟发改委副主任刘建东说,鄂尔多斯市“揣着”资金、“带着”企业的援助,已成为一种“示范效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闻讯而来”。去年,兴安盟新注册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就有54家,中煤、中航、国电、华电等大批知名企业蜂拥前来落户。

  兴安盟许多干部群众表示,鄂尔多斯市对口支援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项重大而正确的决策,鄂尔多斯市“真情实意”、“真金白银”的援助,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优越性,极大地提振了他们的发展信心。(记者贾立君)

[责任编辑 张慧 ]

呼伦贝尔现零下45...
张灯结彩迎龙年
严格养护列车 保障...
内蒙古军区开展野...
战严寒保工期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艺术家泼墨写春联
节后返程高峰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2011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