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经济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金三角”数字区域正在成型——呼包鄂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试验区建设纪实
 

  在鄂尔多斯市,一吨煤炭从产到销甚至经过收费站的整个过程,都可以通过煤炭系统综合管理平台监控到每个细节;小肥羊集团在总部通过餐饮管理系统,可以监控全国400家加盟店的加工、生产、销售的具体情况;伊利集团奶制品产销实现了程序的电子监控……这是呼包鄂“金三角”区域“两化”融合取得的真实成果。

  所谓“两化”融合,是指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即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造新的产业。其主要任务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层面的含义。

  按照既定设计方案,两化如果深度融合,呼包鄂将会成为一个互联互通的数字区域,信息化的工业体系将会彻底打破行政区划的概念,形成一体化格局。

  大势所趋

  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2011年12月6日,呼包鄂“两化”融合试验区通过了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通信发展司、软件司和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组成的首批国家级“两化”融合创新试验区验收组的验收。

  呼包鄂群情激奋,自治区万众瞩目,国内其他省区羡慕不已。时间回溯到2008年10月。这一年呼包鄂地区发生了一件大事: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国内首个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试验期为3年。

  呼包鄂入选,国家和自治区暗含深意。自治区经信委信息推进处牟处长解释说,这一区域是我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综合经济实力最强和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也是我国北方非常重要的产业密集区,不但工业化水平较高、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强劲,而且自然资源富集、区位优势明显、科技与教育资源集中,许多企业的信息化具备一定基础。

  而国家层面所考虑的,更多是有利于探索不同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两化融合推进道路,有利于总结、提炼出适用于欠发达地区的两化融合推进经验。

  经信委有关人士认为,将实验区放在呼包鄂,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有利于我区工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他解释说,2000年至今,我区工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规模的扩大、实力的增强、技术水平的提升,对信息化提出了深度融合的需求。

  布局谋篇

  如何让一个国家级项目生动起来,达到预期效果,内蒙古任重道远。

  由于家底好,思路宽,重视程度高,很快,一张支撑项目顺利推进的大网编织成型:包括组织机构、政策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举措相继出台。紧接着,以实验区企业为主体,以典型示范项目为抓手,以资金做引导的一批重点项目相继上马。

  自治区层面,经信委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和用友软件股份公司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两化融合促进中心、研究中心、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机构以及自治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化基地。一批示范企业包括蒙西高新技术集团、鄂尔多斯集团和伊泰集团被确定为全国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在绒纺、建材、生物制药和化工行业建成博士后工作站,建成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

  呼和浩特市依照工业重点,安排重大专项资金4000万元,在新能源、生物技术、乳品深加工、循环经济等方面对企业予以支持。呼和浩特市本级共投入经费1000多万元用于强化区域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重点大力推进了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创新载体和平台,积极培育了市级企业研发机构和平台。

  2008年,投资1450多万元的包头市装备制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内蒙古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开始运行,逐步形成了以三维设计软件、数控加工软件、仿真分析、机构运动分析、工作站及大型的科学计算服务器为支撑的服务体系。

  2009年,鄂尔多斯市政府与天骏实业集团合作建设鄂尔多斯物流信息港,截至2011年10月底,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500万元;同年,鄂尔多斯市政府、达拉特旗政府、内蒙古万通路桥集团公司出资建设鄂尔多斯市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推动物联网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现已完成投资2.5亿元;2010年,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又将煤炭工业信息化建设确定为重点工程,划拨专项资金5000万元,筹建鄂尔多斯市煤炭信息中心,建设数字煤炭综合平台,目前该平台已建设完成。到2010年底,鄂尔多斯市共投入10.9亿元。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范悦怡 ]

呼伦贝尔现零下45...
张灯结彩迎龙年
严格养护列车 保障...
内蒙古军区开展野...
战严寒保工期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正月里来读书忙
节后返程高峰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2011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