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乡镇干部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份关爱”
张利波平时总是乐呵呵的,这位湖南株洲县南阳桥乡的民政办主任,性格乐观和善,同事们都说她“适合做民政工作”。
“现在,国家各种社会保障政策越来越多,工作面越来越广。老百姓对政府的期待高了,对我们的要求也高了。虽然辛苦,但我很开心,从事民政以来,接触的都是特困群众。能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他们会从内心感激我们。”
当然,张利波也有心愿:“希望国家多关注乡镇基层干部,在乡镇工作确实不容易,尤其是在乡镇工作的年轻人。”
汤锐志就是个年轻人。1986年出生的他是乡里最年轻的干部,去年刚到南阳桥乡工作。“当初来主要是觉得在基层工作接触的工作多,而且什么都要会做,非常锻炼人。”小汤笑着说,“只是没有想到工资不够花,幸亏现在还没有女朋友,还没有买房的压力。”
王婵也是个“80后”,家在长沙县,现任株洲县渌口镇工会主席兼党政办主任。她热爱自己的工作,就是家不在身边,所以偶尔难免会有孤寂的感觉。“我妈妈一个人住,上次她动手术,一直瞒着我,但动手术医院非要家属签字才可以,没办法,妈妈从街上找了个人,给了她100元,就让她说是自己的女儿,代我签了字。”
一些乡镇干部在采访中坦言:“虽然现在乡镇干部也算是公务员,但比起其他的工作来,待遇不是特别好,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也都比较艰苦,许多优秀干部不愿待在乡镇,想方设法往城里‘挤’。”
调查发现,乡镇干部老龄化、年轻干部断层现象比较普遍。卓玛已经在基层工作17年了,至今还算得上黎塘镇的年轻干部。“最近这10年,我们黎塘镇干部队伍里才进了4个人。像国税、地税这些部门,已经快20年没有新人来了。”她说,由于乡镇干部编制少,现有工作人员又普遍年龄大、工龄长,而乡镇的工作又很庞杂,因此有点“老马拉大车”的感觉。
雷敬锋,广西南宁市宾阳县黎塘镇劳动保障所所长。黎塘镇在2003年成立了镇劳动保障所,是当时广西第一个乡镇级的劳动保障所,主要工作是帮助下岗人员再就业,实现退休人员管理的社会化。
“我们所57名员工,只有我一人是公务员,5人为事业单位编制,28名协管员为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上岗的‘4050’人员,14个村9个社区各一名协管员。平均下来,每人要管100名离退休人员。”雷敬锋说,人少事多,工作人员每天早出晚归,非常辛苦。说到收入,他面露难色:5名事业编员工每个月收入才900多元,20多名协管员的工资更低,维持家用都比较困难。
“对乡镇干部应当多一些理解,多一份关爱,这样大家工作起来就会有劲头,心里就能感到有奔头!”覃知国说。
南宁市双桥镇党委统战委员韦文义在一篇文章中,写下这样一段饱含深情的话:“我们是为了发展注定要作出奉献甚至牺牲的一代人。历史的车轮碾了过来,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得这样。我要教育下一代,让他们记住我们是铺路人。因为这是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生命从此有了意义。” (记者谢建伟、侯琳良、王伟健采写,记者于洋、汪晓东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