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观点PK台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麦当劳玩双重标准?
内蒙古新闻网  12-02-07 11:46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美国麦当劳公司宣布停止使用粉红肉渣制作汉堡肉饼。由于粉红肉渣含菌量高,多用来制作猫狗粮,麦当劳用其制作汉堡引发质疑。麦当劳中国公司2月3日发表声明,称中国牛肉汉堡从未使用过粉红肉渣,用料是100%纯牛肉,但并未就纯牛肉概念作出回应。

  每年,为了吸引顾客,以麦当劳、肯德基为代表的跨国大型食品企业都会增添很多新产品。今年也不例外,新春伊始,麦当劳中国公司奉上的“粉红肉渣”汉堡,该产品一出立即引起了国内的快餐迷,尤其是小朋友的追捧。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春节过后,美国麦当劳宣布改变汉堡扒成分,停用“粉红肉渣”。消息一出立即在国内引起的轩然大波,实在是让中国的消费者伤不起。

  “粉红肉渣”到底是什么?粉红肉渣(英语:Pink Slime),是一个英文口头词语,意指经过氨消毒的瘦牛肉及其副产品,通常是将人们不大喜欢吃的牛头、牛蹄、牛尾等部位,经氨加工成肉渣,虽经过一定的消毒,但含菌量非常高,一般多被卖去当猫粮、狗粮,完全不适合人类食用。

  难道麦当劳也玩"双重标准"? 

  曾几何时,麦当劳最引以为傲的、最吸引中国消费者注意的宣传口号就是自己的汉堡标准在世界各地都一样,怎么美国麦当劳一出事,麦当劳的标准一下子就变成了内外有别了?

  麦当劳所谓的“双重标准”与其说是给中国消费者喂的一颗不怎么靠谱的定心丸,不如说是对中国落后的食品安全标准以及跟不上消费者需求步伐的监管的肆意嘲弄。要知道,起码在美国麦当劳宣布停止使用粉红肉渣制作汉堡肉饼之前,中国消费者对于粉红肉渣几乎是一无所知,而相关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更没有亲自动手为消费者检测一下中国麦当劳的汉堡中是否使用了粉红肉渣,甚至恐怕连这样的心思都没有动过。监管不给力造成了“死无对证”,在这种情况下,麦当劳说啥中国的消费者还不就得听啥,反正也没有证据证明,就算是消费者不信又能怎样?

  谁能证明麦当劳的“100%”没有水分? 

  麦当劳给称在中国从未使用过牛肉渣,用的都是100%的纯牛肉。对于麦当劳的这一答复,不少中国消费者心理感到了一丝的温暖。根据以往的经验,中国虽然是国际名企的大市场,但它们却从骨子“看不起”中国消费者,往往厚洋薄中。

  不可否认的是,洋快餐的质量和信誉记录也并非一直良好,在产品质量及宣传上也被抓了不少把柄。就拿麦当劳来说,去年就曝光了“原料暴晒、蛆虫鸡翅”等问题,让人对麦当劳的产品卫生与否产生怀疑。还有它的老对头——肯德基则卷入了“豆浆门”,涉嫌虚假宣传。

  确保食品质量,企业的遵纪守法、严格自律和规范生产固然重要。但单靠企业的自觉并不能保证食品卫生安全,近年来,众多知名食品企业暴露出各种质量问题,就证明了这一点。所以,要保证食品安全,还需要另外一只手——监管部门。通过他们对食品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让相关的法律法规落到实处,让食品企业不敢随便“越雷池”,让不法企业受到相应的惩处,让不合格的企业出局。只有企业的自律和监管的他律结合,才能确保食品的安全卫生。

  麦当劳请别再伤中国顾客的心

  近年来,洋快餐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使洋快餐的顾客信任度在下降,诚信危机逐渐显现。顾客的信任度对洋快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若想重新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那么就请麦当劳正视问题,拿出勇气,用坦诚的态度给公众一个清晰的解释,莫再伤了中国顾客的心。

[责任编辑 李春香 ]

呼伦贝尔现零下45...
张灯结彩迎龙年
严格养护列车 保障...
内蒙古军区开展野...
战严寒保工期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苏尼特左旗持续严寒
节后返程高峰
大熊猫幼仔“卖萌”
记者调查血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