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体育新闻 > 综合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中国足球的希望不能完全寄托于司法反腐
内蒙古新闻网  12-02-17 09:53 打印本页 来源: 千龙网  
 

  今日,辽宁省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第一批足坛反赌扫黑犯罪案件。黄俊杰、陆俊、万大雪、周伟新等4昔日裁判分别被判3年6个月至7年不等的有期徒刑。(2月16日新华网)

  2月16日,注定载入中国足球历史的一天,标志着两年多的足球反腐扫黑终于有了阶段性成果,也表明反腐扫黑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但依然任重道远。反腐扫黑是中国足球的一个里程碑,对糜烂的中国足球是一次刮骨疗伤。能否根治,谁也不能未卜先知。

  未来的中国足球环境是否就此一片绿荫,充满清新的空气,谁也不敢拍胸脯,打包票。有球迷断言,有多少官员贪腐被送上断头台,可依然有人重蹈覆辙,前赴后继。中国足坛的未来谁也不敢预料还有贪腐出现。

  司法介入顶多算一支止痛针,并不会彻底根治中国足球的毛病。看来,司法介入中国足球,起到了震慑的作用,净化中国足球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法律的大棒来得晚了一些,并不是出现问题时,才神勇地站出来。而应长期引入司法监督机制。中国足球走向今天的腐败症爆发,都是司法长期缺位造成的。从1994年的职业联赛开始,抱着满腔热情,被多少人寄予厚望的中国职业足球,刚开始也是有理想,有抱负,有冲动,想让中国足球杀出亚洲,走向世界。最终捧得大力神杯光耀神州,威震世界。从有信仰和追求逐渐走向功利的过程,导致最终腐烂不可收拾,走到令人彻底失去信心,彻底失望的地步。与缺乏司法长期监督密切相关。

  司法介入中国足球需形成长期监督机制,对净化环境,时刻形影不离监督具有预防作用。时刻监督与防范,比出现问题以后进行法律惩戒具有现实意义,国际上不少足球运动发达国家何尝不是如此。

  司法反腐以及形成长期监督机制能否拯救稀泥巴糊不上墙的中国足球?这显然不能,也是痴人说梦,异想天开。而因从根源上控制足球腐败,找到导致腐败的根源,才是解决之道。中国足球不能过分依赖司法,而应对相关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反思才是中国足球振兴的关键。

  中国足球拼搏了这么多年,依然是裹足不前,与体制有密切关系。行政足球,权力足球,权力集中导致足球腐败是一个核心诱因。长期以来,管办不分,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行政与市场混淆之路。导致积郁成疾,走向今天令人痛心的局面。如何让足球真正回归,在一定游戏规则下的市场化足球之路,需要彻底废除管办分离,彻底分清权力与市场搅和,分不清你我的混沌局面。

  要搞好足球运动,需要把它当成一个体育产业来运作。要形成产业,就要形成市场。有市场,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经济体。而主管部门在主导这个产业时,需要做的只是制定一些宏观的游戏规则,搞好监督。当好“裁判”,而不再是“运动员”。还足球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化和市场化,这才是中国足球真正走出困境的王道。

[责任编辑 杨永环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