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地沟油”上餐桌,河南郑州组建了一支70人的专业收油队伍,将收集来的“地沟油”用于加工生物柴油。2月13日,收油队在向一家饭店收油时被拒绝,随后双方发生冲突,队员遭到殴打。一名收油队员称,收油队无钱给饭店“上贡”,多数店家拒绝将废油给收油队。(2月16日《河南商报》)
这支受到委屈的收油队受到了网友的普遍支持。有网友说,“全国一定要声援这个收油队!这样我们才不会吃地沟油!”网友的心情可以理解。事实上,地沟油问题一直是民众的心腹大患,甚至有消息称,地沟油已流进了某些政府机关的食堂。在这样的背景下,郑州成立专业收油队伍,将收集来的地沟油用于加工生物柴油,此举可谓深得民心。
遗憾的是,政府的善举虽然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却似乎受到了饭店的“软硬抵制”。这种尴尬局面为何会出现呢?其实不难理解。在以往,饭店都是将地沟油贩卖给私人,然后由这些地沟油贩子转卖给一些黑作坊,以炼制食用地沟油。当然,也有地沟油贩子将废油转卖给生物柴油企业。现在,政府认可的收油队来了,却是无偿回收,会引发饭店的不适应,非常正常。总之:一些饭店之所以抵制专业收油队伍,只因利益作祟。
要想解开这一死结,有两种办法:一是,政府采取高压政策,迫使饭店无偿提供废油;一是,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或金钱赎买。据称,目前郑州的多个政府部门正在制定措施,督促餐饮企业把地沟油交给正规企业处理。无疑,这是想采取前一种举措。督促餐饮企业正规地交出地沟油,当然是必要的。但若是无偿提供,恐怕仍会遭遇餐饮企业的软硬抵制。双方继续发生冲突,恐怕很难避免。更多的可能是,双方会陷入无止境的“猫鼠游戏”。
是的,地沟油问题需要标本兼治。在监管补漏之外,也要政策疏导事实上,一些欧美国家也曾地沟油冒充食用油的现象,最后通过法律严惩、政策优惠等措施,使得地沟油变废为宝成了生物柴油——不仅不再流向餐桌,也缓解了能源紧缺问题。问题正是在于,像一再有媒体报道的:地沟油的检测还缺乏简单易行的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政策疏导尤显迫切。
譬如,在“疏导”方面,日本政府曾提出三项工作:统一协调,帮助专业回收公司能够以极低的价格从餐饮企业回收厨余废油;提供政府补贴,帮助回收企业提高技术能力,能够有效地把厨余废油转化为生物燃料等;政府提供担保,保证提炼出的产品销售价格。也就是说,政府即便不能高价回收地沟油,也不能只是强迫餐饮企业无偿提供。双方应该各退一步,政府给餐饮企业提供一个合适的价格,或者对无偿提供的餐饮企业以政策优惠。
总而言之,地沟油的回收是个系统工程。它既需要政府的强力监管与专业回收,让地沟油公开透明地进入正规渠道;另一方面,它也需要餐饮企业与普通市民的参与配合。倘若一味只是强力监管,甚至想变成少数人的既得利益,当然容易引发饭店与市民的反感。是的,地沟油的回收与利用,是一项精细活,要把好事做好,要想善始善终,需要政府有更加精细与专业的举措。(刘义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