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孕产妇抱怨自己建档难、排长队、“等候3小时、看病3分钟”的背后,产科大夫超负荷的劳动则很少有人关注。2月14日,记者跟随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副主任于松出了次门诊,发现医生的工作时间之长、强度之大令人难以想象。
2月14日中午12时50分,十多个孕妇和家属组成的一道“人墙”,将于松严严实实地围在北京妇产医院产科门诊二诊室里。护士在诊室门口隔着“人墙”大声喊道:“主任!您别着急!下午门诊大夫来了,我安排她到别的屋!”说完她转身对坐在走廊候诊的孕产妇问道:“请看于大夫门诊的举下手。”这时一下子齐刷刷举起来10只手。于松这天上午的门诊,足足看了83个号,其中光加号就有43个,比正常挂号的还要多。
下午两点结束门诊时,记者问于松什么感觉?她抿了抿干涩的嘴唇笑着回答:“说实话,真是又累又饿。”从早上8时20分走进诊室到下午2点离开,整整6个小时没吃没喝、没上一趟厕所。而此时,还有一台手术在病房等着她……
缓解两难困境
不妨分级就诊
对于孕产妇就诊遭遇的种种难处,医院和科室的管理者并非毫无知觉。在对北京多家医院妇产科的采访中记者看到,他们都在尽最大努力为孕产妇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
北京妇产医院的化验室里,护士每天要提前半个小时到岗开始工作,以解决抽血等候时间长的问题。为了缩短看病流程,预约挂号取号和分诊已经合二为一,减少了排队次数。
张为远说,医院正考虑增加抽血和B超的设备及人手,减少孕妇等候时间。为增加病床数,就连医生学习用的示教室,都拿出8间改成了病房。
张震宇告诉记者,北京朝阳医院也通过加病床、从妇科抽调大夫等方法,将每月的分娩量从150提高到200左右。
但是,这些措施的实际作用都十分有限,如果不考虑医院实际情况盲目接收病人的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都会受到影响。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孕产妇就诊难的问题,需要医疗体制的改变。杨慧霞认为,理想的状态是分级就诊,普通孕产妇在下级医院就诊,有合并症、高危因素或突发情况时,及时转到三甲医院。这就要求下级医院的医生有足够的诊疗能力,能将高危孕妇及时筛选出来,并进行转诊。
对于孕妇来说,怀孕后可先到大医院做一次产检,看看自己是否属于高危妊娠,如果不是,则可以在二级医院或妇幼保健机构继续进行产检,出现问题再及时到三级医院就诊。政府则应出台政策,采取一定措施,鼓励患者去下级医院就诊。
此外,记者在门诊现场观察发现,孕产妇如果多学点看病常识,就能很好地配合医生,节省看病时间。
准爸爸准妈妈在备孕和怀孕期间,不妨多咨询几家医院,了解其预约、建档的情况,最好选择离家近的医院。准备在北京生产的孕产妇,在预约和建档时要准备好建档所需的材料,比如母子健康手册、准生证等。经常有孕产妇进了门诊室才发现带的资料不全或临时翻找资料。医生们建议,就诊前最好将检查单据按顺序整理好;先在心里把想问的问题、如何描述自己的症状“预演”一遍。
“请政府对妇产科医生多一点重视和关爱,请社会对我们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张震宇呼吁。“生子难”的背后,我们纠结的不是医院和孕产妇谁对谁错,而是如何平衡资源让大家都看到一个最完满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