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翁牛特旗 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农牧业增产增效,服务业日益繁荣,城乡面貌大为改善,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全旗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9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引进旗外资金51亿元,实现了“十二五”开门红。
优化产业结构,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延续了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全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3亿元,同比增长25%。实施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1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7亿元。机械制造、轻工食品产业蓬勃发展,鸿宇精密、安琪酵母等投产企业继续增产扩能,金成重工、京铜铜业等一批项目陆续建成,宁风科技、三和电子等20多个项目开工建设,安琪甜菜制糖、鹿牌保温瓶生产等一批项目签订了投资协议。矿产冶金产业稳步推进,引进山东黄金集团、上海银润集团等大型企业投资矿产资源开发。新能源开发规模进一步扩大,风电总装机规模达到90万千瓦。加快推进玉龙工业园区建设,投入资金1.2亿元,征地2750亩,完善了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园区晋升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统筹推进乌丹、梧桐花和桥头工业园区发展,初步形成“一带四园”发展格局。
突出增产增效,农牧业经济强力推进。农业生产喜获丰收,粮食产量达到13.2亿斤,创历史最好水平。突出种养园区和小区建设,蔬菜、马铃薯等主导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种植露地蔬菜11.2万亩,新建设施农业2300亩,种植马铃薯11.7万亩,出栏育肥牛12.1万头,建设林果基地3.47万亩。凌志、利源、蒙都等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有力带动了主导产业提升和农牧民增收。加强沙地开发与保护,累计投入各类防沙治沙资金1.5亿元,新修穿沙公路2条,综合治理沙地71万亩,代表自治区迎接了国家“十一五”防沙治沙目标考核。大力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完成玉米膜下滴灌21.4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30万亩,自治区“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启动仪式暨全区高效节水现场会在翁旗举行。
坚持彰显特色,服务业日益繁荣。全力推进乌丹商贸物流园区建设,园区7条街路和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乌丹客运站建成投入运营,中昊物流园、乌丹城乡贸易中心、农机配送中心完成一期工程,粮食仓储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北方物资交易中心、汽车超市开工建设,果蔬批发市场、农畜产品仓储物流等一批项目初步达成投资意向。继续打造玉龙沙湖、红山湖和灯笼河景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上了一批游乐项目。全年接待游客4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亿元。启动文博大厦、地质陈列馆、演艺中心和文化产业园项目,完成体育场改扩建和网球馆主体工程,新建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10个、草原书屋82个,成功举办翁牛特旗第二届民间古玩工艺品交流大会。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组建玉龙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和润恒投资公司,成立鑫皓等3家小额贷款公司,设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强化基础设施投入,城乡面貌大为改善。以打造宜居工业新城为目标,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投入资金6.2亿元,开通和续建滨水街、清泉路等7条街路,配套完善给排水、亮化和电力工程,实施了景观工程和城市配套项目,推进行政商务办公区、新华街和红山路两侧商业街建设。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乌丹西区新开工商住面积达到50多万平方米。实施了乌丹路综合改造、新华街中段路面翻新及乌丹城区防洪工程,综合治理5条小巷。全旗城镇化率达到34%,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着力改善民生,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高。继续加大社会事业和民生投入力度,年内累计投入资金17亿元,旗政府年初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部得到落实。大力推进校安工程,新建校舍14万平方米,维修加固校舍3.6万平方米,完成乌丹一中新校区主体工程,开工建设进修校综合楼。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旗医院综合楼投入使用,新建4所中心卫生院,改造9所卫生院,新建28所一体化卫生室。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1.4%,进一步调优报销政策,为参合患者补偿住院、门诊医药费8600万元。加强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启动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城镇新增就业2128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13人,培训城乡劳动力4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施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55处,解决了4.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城镇和农村牧区低保年保障标准分别提高360元和192元。开工建设廉租住房1万平方米,实施国有林场棚户区改造项目6.3万平方米,改造农村牧区危房1352户。落实各类救灾救助资金9000万元,有效保障了低收入和特困群体的生产生活。投入资金1900万元,扶持1万低收入人口稳定增收。投入资金6100万元,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49个。(记者迟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