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中国从南到北普遍出现用工短缺的现象,很多企业被迫推迟开工,内陆企业同沿海企业争抢农民工现象越来越多。一方面是招聘难,一方面是求职难,这对让人无法理解的矛盾同时存在于节后用工市场,最终催生了各地春季用工招聘会火爆场面的出现。节后,乌海市举办了多场用工洽谈会,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记者采访了一些求职者和用人单位负责人,了解他们对就业与招工的真实想法。
【用人单位】涨薪提待遇 一线员工仍难招
春节过后,乌海市市已连续举办了两场大型招聘会。在招聘会上,最吸引人眼球的无疑是各家用人单位开出的“高薪”:“机修工,工资3500元以上;岗位工,工资3500元以上”,“销售经理,最高工资6000元;行政助理,3000元~5000元”……相比以前的招聘会,今年为企业一线员工开出的薪资普遍比以前上涨近500元,服务行业的薪资水平也有提高。
除了涨薪外,提高员工待遇也是用人单位招聘的法宝。在招聘会现场,记者看到,大多数大型企业都为员工在食宿、五险缴纳和交通方面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不少企业还打出特色牌,有的为员工提供文体活动场所,还有的为员工提供外出培训和带薪休假机会。
在2月10日举行的全市春季首场人才交流会上,广纳洗煤有限公司需要招聘机修工、电工和岗位工近百人。招聘工作人员胡燕飞告诉记者:“公司一线员工中外来务工人员占多数,一部分员工因薪酬问题跳槽,一部分员工可能留在本地就业,还有部分员工则跑到别的城市打工,从而造成了公司一线员工短缺。”
在2月16日举行的大型用工洽谈会上,黄河工贸集团设置了巡检工、维修工、电工等数十个岗位等待求职者应聘,且全部开出了3000~3700元的薪酬。不过,该公司人力资源部孙主任表示招聘的结果并不理想,“本市目前企业比较多,人员需求量越来越大,求职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企业核算经营成本后给出的工资待遇与求职者的心理预期存在差距,所以求职者并不急于和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在接连举行的这两次招聘会上,记者都遇到了超强通讯公司的招聘人员梁女士。她告诉记者:“本来期望第二次招聘会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只有两个人应聘。今年的用工形势真让人看不懂。”
【求职者】工资待遇很重要 其他条件也要好
2月16日,在一家机械制造企业的招聘台前,记者看到一位20多岁的求职者正在向招聘人员询问相关事项。这名求职者叫刘海东,毕业于山东一所大学,学的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主要搞数控技术。2010年毕业后,由于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他在一家煤炭企业做起销售。“跑业务太累,而且感觉不稳定,想在一个大型企业工作。”记者问他对工作单位有何期待时,刘海东说:“工资的话3000元就行了,希望能提供发展的平台,而且企业要有现代化的管理体制。”
在几家企业招聘台前,37岁的田海涛转了好几圈。他会电焊技术,以前打零工,一个月的收入至少在6000元以上。“虽然打零工的收入高,但工作时间长,收入不稳定,还没有社保,所以想找一个收入相对稳定、待遇相对好的单位。”田海涛说。记者问他对工资的最低要求时,田海涛说:“工资最低3700元,一定要有五险,最好能离家近一点。”虽然转了几圈都没有选到合适的单位,但他表示并不着急,可以再等等,反正现在招工企业这么多,一定能找到符合他要求的。
【反思】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心态都要变
中华英才网披露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2012年一季度乃至全年,“求职难”和“招聘难”将同时存在。乌海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主任甄世有说:“廉价劳动力无限供应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靠拼低成本要素来搞发展的时代正在终结。”他认为,应对用工荒,唯有推进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双重转型。以“创新驱动”取代“要素驱动”,同时加快在新生代农民工等就业群体中培养经济转型迫切需要的技术人才。
针对求职难、招聘难引发的不稳定就业现象,乌海市博众酒店管理公司经理白丽萍有自己的看法:“求职难、招聘难一般出现在劳动力密集地域和产业中,虽然很多企业为劳动者上涨了工资,但是问题却始终没有解决。作为求职者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更年轻,更多地看重自身能力提升和长远发展空间。他们不仅仅需要工资的上涨,同时需要其他福利以及激励措施等。他们也有人生价值和理想,也需要获得合理的回报。”白丽萍说。
甄世有认为,不仅用人单位的心态要变,求职者也应该转变观念,首先应该对自己的优缺点进行分析,避免“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态,应根据实际选择适合的岗位。同时,不应眼里只瞄着“高薪高待遇”,而忽略了发展环境,只有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中提高自己的技能,才能成为就业市场上长久的“香饽饽”。
【破解】健全培训和管理机制
一边是企业疾呼“不好招人”,一边是求职者高喊“工作不好找”。有关人士认为,建立健全培训和管理机制将会成为破解招聘与求职“两难怪圈”的一剂良方。
乌海黑猫炭黑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段瑶从事了多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她深深感觉到劳动力供需不匹配是造成“求职难”和“招聘难”的重要原因。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段瑶认为:“必须成立一个介于求职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的机构,这一机构专门从事求职引导工作,对于一个初出茅庐者给予职业规划,这一规划是根据个人情况,从基层到高层的一个历程,告诉求职者要想实现人生的理想,必须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底层做起。同时这一机构可以为求职者提供实习机会,以实现技能到职业要求的对接,同时可以为企业及个人提供相互选择的平台。”
乌海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主任甄世有认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才需求逐年增加,相对以前,求职者变得更加主动,有了更多的选择,由以前的被动就业转变为挑选薪资水平和工作待遇更好的工作。用人单位应尽快加快产业转型,而不应再采取“人海”战术,从而减少人力成本。同时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以人性化的管理打动人,以优厚的待遇留住人,才能保证企业稳步发展。
他们认为,要破解用工荒,除了企业自身努力,从更深层次、更大范围上来说,研究解决靠一企一地难以解决的结构性、制度性、机制性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乌海日报》记者 强建国 丹妮)